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茶烟扬碧。
有疏花数点,寒照山色。
寄迹瑶京,濯魄冰壶,问是几生修得。
双桡且住。
趁风旌五两、挂席吹去。
侧浸纹波,一片横斜,不碍招来鸥鹭。
扁舟径入。
叹岸桃落尽,春已无迹。
密密疏疏,听雨留残,溪光软护寒碧。
雕冰镂玉。
正绮窗霁后,花影犹宿。
着意先春,蕊密枝疏,横斜为补修竹。
荼蘼散雪。
到此花谢后,春便消歇。
劫里昆池杨柳,依然柔条,定又堪折。
卜居幽独。
喜荒园小小,遥隔尘俗。
桃柳僵眠,断涧颓垣,几番曾费修筑。
骚心韵客。
喜一阳始复,春在兰室。
烟水江南,周甲光阴,翩翩遍数裙屐。
绛衣玉骨。
几酽寒自忍,徘徊明月。
步绮稀逢,香海而今已如雪。
惊鸿一瞥。
似镜波半掩,偷眼痴绝。
肯便轻抛,微步依依,密意惯怜鹣鲽。
湘纹敛碧。
似柳丝悄挂,风漾无力。
巧样玲珑,撩起芳愁,庭外暗红初积。
素秋凉迥。
记绿莎洲畔,窥见妆靓。
避却春红,占了秋风,亭亭独耐凄冷。
琐窗清冷。
有数枝绰约,低傍妆镜。
素靥盈盈,越样玲珑,嫣红怎许相并。
浮生老矣。
尚不离寸步,真好嬉子。
铲迹欢场,埋照穷乡,偏偏无计回避。
萧疏院宇,又西风一霎,绿阴吹去。
枝老苔封,林迥云凄,听尽秋声来处。
斜阳明灭荒烟锁,剩几叶、梢头翻舞。
琼枝悄舞,漏冷云数点,明灭庭宇。
雪压香销,月暗魂迷,香瘦都无寻处。
似怜翠袖单寒甚,看扶起、盈盈窗户。
银云缥缈。
正石梁倒挂,飞下晴昊。
早挽悬河,高泻鲸宫,洪声百步低小。
风雨潇潇日又曛,因香认得半溪云。
平生不作朦胧事,立待明时折赠君。
花下朦胧作桂看,细评香影一般般。
唤醒二十年前梦,依旧身游在广寒。
一夜霜风吃紧吹,晓惊飞鸟蹴花枝。
谁知窗外纷纷意,正是山阴雪下时。
小桥飘泊淡生涯,曾送清香入酒杯。
疏影不随流水去,夜深和月过溪来。
气味风标见似人,群芳合让作先生。
尽烧龙脑三千斛,不抵花心一点清。
万籁沉沉境寂寥,寻香不见过溪头。
小奚摸索枝头笑,谁把明珠蓦地投。
精神淡伫霜犹薄,肤貌参差雪未温。
试向南枝看春色,夜来才着两三分。
繁华朽腐休相溷,冷淡幽闲大逼真。
断得世间烟火气,前身恐是首阳人。
春在枝头有浅深,疏疏冷冷小溪阴。
好风一阵香如洗,明月三更影不沉。
一枝倚竹偏宜雪,半树歌檐转怕风。
客意不平花又拗,和愁挂在夕阳中。
山前抹出连云树,窗外拖来带月枝。
数点塞鸿相伴好,一声羌笛不须吹。
为有清癯骨相寒,月明时候正相关。
本来面貌无尘俗,更向冰池自照看。
寂寞篱边野水涯,三花雨蕊带春来。
且图冷淡为生活,不傍门庭闹热开。
前山日落已栖鸦,老树槎牙竹半遮。
沙岸寒雪迷晚眺,只疑金色界中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