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古罗衣上金针样,绣出芳妍。
玉砌朱阑。
紫艳红英照日鲜。

退公诗酒乐华年,欲取幽芳近绮筵。


种玉乱抽青节瘦,刻缯轻染绛花圆。


风霜不放飘零早,雨露应从爱惜偏。

麝香眠后露檀匀,绣在罗衣色未真。


斜倚细丛如有恨,冷摇数朵欲无春。

春归幽谷始成丛,地面芬敷浅浅红。


车马不临谁见赏,可怜亦解度春风。

青帘有酒不妨赊,素壁无诗未足夸。


所重晚芳犹在日,可关秋色易为花。


深枝苒苒妆溪翠,碎片英英剪海霞。

茜绯枯紫,更着粉边轻。
花如刻缯,叶疑缀玉,色醉还醒。


盈盈开日,爱向闲庭绣户,密翠簇繁英。

一自幽山别,相逢此寺中。


高低俱出叶,深浅不分丛。


野蝶难争白,庭榴暗让红。

真竹乃不华,尔独艳暮春。


何妨儿女眼,谓尔胜霜筠。


世无王子猷,岂有知竹人。

萋萋结绿枝,晔晔垂朱英。


常恐零露降,不得全其生。


叹息聊自思,此生岂我情。

道人写竹并枯丛,却与禅家气味同。


大抵绝无花叶相,一团苍老墓烟中。

曾看南朝画国娃,古萝衣上碎明霞。


而今莫共金钱斗,买却春风是此花。

积雪初消萼绿华,东风吹动绛绡霞。


龙嘘石气千年润,鹤过林阴一径斜。


刻字欲寻金错落,析旌如织翠交加。

道该房前石竹丛,深浅紫,深浅红。


婵娟灼烁委清露,小枝小叶飘香风。


上人心中如镜中,永日垂帘观色空。

散点空阶下,闲凝细雨中。


那能久相伴,嗟尔殢秋风。

蜂啮红蕊烂,虫啼碧丛短。


秋风略地起,惟有苍苔管。

石竹花开照庭石,红藓自禀离宫色。


一枝两枝初笑风,猩猩血泼低低丛。


常嗟世眼无真鉴,却被丹青苦相陷。

殷疑曙霞染,巧类匣刀裁。


不怕南风热,能迎小暑开。


游蜂怜色好,思妇感年催。

矮丛平剪海霞鲜,乱撒东风紫锦钱。


露沈翠抽春节嫩,烟枰绣蹙绛绡圆。


土阶晔晔摇芳泽,山舍英英吐秀妍。

翠叶枝低雨过时,钓台石上影离离。


记得月明江浦夜,舟人解唱竹枝词。

无言有泪。
终古苍梧何限翠。
唤起商山。

一径费攀跻,群峰觉尽低。


千层环碧嶂,百级挂丹梯。


岭峻天疑近,林深路转迷。

寻真当薄暮,暝色满松关。


绝壁猿声断,遥空鹤影还。


云边春草路,天际夕阳山。

闲来竹石写幽襟,不独工诗意可寻。


投分自然孤孽好,去藏何止往回深。


寄题北信经三载,客倦南归始一吟。

花红蜂好啮,路细麝来眠。


若也栽幽处,逾冬色不蔫。

石竹为花品最微,当时曾入谪仙诗。
新葩竞发迷形似,紫蝶翩翾缀碧枝。
水部诗名旧,论交复此筵。
清才真不易,佳句尽堪传。
石竹含烟细,江花泥露骈。
庙功方论定,朱紫半朝堂。
独践监司要,还馀汉署香。
客程山雪霁,乡梦浦云长。
石庵画竹人争赏,尺素流传知几家。
偶见平山亭子上,长吟落尽晚春花。
光风被丛兰,秀气何绸缪。
竹树露已深,萧萧苔石幽。
亦有纫佩者,襭芳在中洲。
短篱新见出梢梢,葱茜都无尺许高。
茜色芳葩工点缀,莫教容易混蓬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