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廿年白下忆相逢,尔自西兮我自东。
神剑元来终会合,夜看斗气贯长虹。
归来兀兀坐空山,藕断丝连意未闲。
夜半天风吹铁瓦,千门万户破重关。
石林高几许,金刹隐中峰。
白日空山梵,清飙静夜钟。
竹窗回翠壁,危磴俯长松。
炎蒸方逐客,选胜寄行踪。
好景题应遍,名峰住几重。
云深徒忆雁,地迥恍闻钟。
高亭暑夜景相和,凉月絺衣挂薜萝。
杨柳风轻湖面阔,不知何处藕花多。
四十年来梦幻身,几回惊看二毛新。
青山无恙解寻主,白社有师期卜邻。
入室秋风寒露骨,照床夜月远含神。
黄门才子久知归,古寺寻僧愿不违。
世事已将云影灭,道心先向瀑泉飞。
舟铺卧簟滩声满,叶尽寒山野烧微。
地辟萧梁代,幢标南汉年。
登临吾辈重,怀想古人贤。
宴坐消长昼,清言入暝烟。
百丈传衣后,栖心近沃洲。
道高归毳侣,名重达凝旒。
对话千峰雪,安禅万木秋。
大仰古名刹,师居二纪中。
本无一法说,须信万缘空。
体与大虚合,心将诸祖同。
道人心如水镜寒,笑视尘海空迷漫。
忽逢童子掷瓦砾,清泠不觉生微澜。
异时佛杖何住著,四海飘飖一行脚。
磴道攀缘到上方,岧峣鹫岭气昂藏。
红楼拔地千寻起,绀壁悬梯百丈长。
望海盘陀先见日,凌云竹树饱经霜。
开国当年气象新,补天笔落自通神。
鸠摩合为真王出,俯视凌烟阁上人。
绣佛清斋久,微尘拂镜台。
拟参龙井去,翻度虎溪来。
月色诸天净,潮音五夜回。
夕阳有何意,欲说与开士。
嵺嵺天外青,当窗一峰峙。
真气晚益佳,赖此淡城市。
一泉为双井,双亭行人息。
驳荦千岁苔,彼此无殊色。
俯临披水容,曲堤影偏直。
亭亭百年树,诸天密护计。
本以侍庄严,因之覆甍欐。
空凉浴佛顶,交枝云亦滞。
地僻心已远,澹然寡营欲。
时听止观经,共此深密竹。
浥彼林泉清,饮我僧饭绿。
屋梁饮初光,威仪照四座。
一嘿念群生,山鸟已赓和。
妙香清余声,朝气始无惰。
烬香陷炉侧,饥鼠窜荒坳。
佛镫澹微明,隙光出林梢。
栖鸟静相依,见惯亦安巢。
暮春招我友,轻帆远相属。
溪尽未即登,舍舟遂遵陆。
憩荫稍迟留,一览契遐瞩。
连云高阁郁峥嵘,俯接澄潭百尺盈。
竹映帘前分晓色,泉流石畔起秋声。
初闻仙梵空堂细,却听疏钟下界清。
重阳苦风雨,难得今岁晴。
凌晨出北郭,天高日初晶。
小子撰杖履,山静箯舆轻。
翠壁苍崖接泬寥,参差黛巘倚云霄。
夜寒玄豹啼林密,春暖骊龙听法遥。
金铎宝幢传佛偈,石梯残字见南朝。
落日照城阴,烟树覆茅屋。
阿师坐高堂,焚香惬幽独。
清兴发清吟,散笔写散木。
入山复十里,积翠交万重。
曾经太华险,履此能从容。
霞外鹄影微,霁初雪意慵。
两世吟边友,分携二纪馀。
独怜身老去,及见顶圆初。
闲昼烹茶数,炎天入定疏。
东州山水亦堪游,及至灵岩分外幽。
会有定师能指示,直须行到宝峰头。
二年催遣向东州,见尽东州水石幽。
不把寻常费心眼,灵岩消得少迟留。
孤峰牢落几何年,台殿于今插半天。
已是精蓝夸绝徼,更将宝塔在危巅。
烟霞色任阴晴变,钟磬声随上下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