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十兆九万拜,求道心如惔。


毗卢顶上珠,直欲一手探。


天厨送谁馔,众腹岂敢贪。

古刹东风里,逢僧一解颜。


收经出深竹,披衲下空山。


未要天花堕,聊看石影闲。

灵光岁久独岿然,岘首遗碑亦未迁。


会向三生记前佛,暂从方丈识诸天。


篆香徐刻黄金印,梵宇时开贝叶篇。

昭公不住世,岑寂白莲宫。


煮水终还冷,浮云本自空。


诸天方丈室,万事百年翁。

嶕峣祝融峰,䆗窱懒瓒岩。


师也西南人,尝居彼巉巉。


十年不下山,烟云烂衣衫。

自笑尘中游宦客,长输林下坐禅僧。


水田百亩一区宅,归老城南何日能。

山袍不称下红尘,各是闲居岛外身。


两处烟霞门寂寂,一般苔藓石磷磷。


禅关悟后宁疑物,诗格玄来不傍人。

门前石路彻中峰,树影泉声在半空。


寻去未应劳上下,往来殊已倦西东。


髭根尽白孤云并,心迹全忘片月同。

头白已无行脚念,自开荒寺住烟萝。


门前路到潇湘尽,石上云归岳麓多。


南祖衣盂曾礼谒,东林泉月旧经过。

石龛闲锁白猿边,归去程途半在船。


林簇晓霜离水寺,路穿新烧入山泉。


已寻岚壁临空尽,却看星辰向地悬。

江头默想坐禅峰,白石山前万丈空。


山下猎人应不到,雪深花鹿在庵中。

霜繁野叶飞,长老卷行衣。


浮世不知处,白云相待归。


磬和天籁响,禅动岳神威。

曾寻湘水东,古翠积秋浓。


长老禅栖处,半天云盖峰。


闲床饶得石,杂树少于松。

由来喧滑境,难驻寂寥踪。


逼夏摇孤锡,离城入乱峰。


云门应近寺,石路或穿松。

洒落南宗子,游方迹似云。


青山寻处处,赤叶路纷纷。


虎共松岩宿,猿和石溜闻。

胜境东西白,高僧一二禅。


只知行道处,不记住山年。


涧月中分照,林花各自妍。

僧问灵山一会禅,不知谁与佛言论。


灵山会里何曾说,只有阇梨独得闻。

花药山中人解语,何必江西寻马祖。


我亦会参铁觜师,如今不打这破鼓。

曹溪一水分千派,照古澄今无滞碍。


近来学者不穷源,妄指蹄洼为大海。


雪窦老师达真趣,大震雷音椎法鼓。

太湖三万顷,澄澈浮寒穹。


明月不可取,孤帆安所穷。


俯吊沧浪人,缅怀鸱夷翁。

逍遥方外禅,宴坐不知年。


合抱平生柏,成区社长莲。


公卿尽随喜,语默两忘筌。

琉璃师到城,谈性外诸经。


下岭雪霜在,近人林木清。


苔痕深草履,瀑布滴铜瓶。

孤峰巨石如巨屋,雨脚云头互翻覆。


海螺脱壳还太虚,五丁凿破混沌腹。


何人窣堵居中间,澹公白骨归空山。

三百年来旧佛宫,依稀犹记石山翁。


预为法界传灯钵,故入尘寰试色空。


四壁人烟天蚤暮,一湾流水日西东。

名下固无虚,敖曹貌严毅。


洞达见空王,圆融入佛地。


一言当要害,忽忽醒诸醉。

竹房谁继生前事,松月空悬过去心。


秋磬数声天欲晓,影堂斜掩一灯深。

障深闻道晚,根钝出尘难。


浊劫相从惯,迷途自谓安。


得知身垢妄,始喜额珠完。

屹尔蹲空碧。
手摩挲、碑高几丈,大书深勒。
柳骨颜筋争胜外,别有吴兴笔力。

丈室掩孤灯,更深霰雹增。


相看云梦客,共忆祝融僧。


语合茶忘味,吟欹卷有棱。

簿书填委我何堪,茶串携寻井水甘。


幻境岂能喻十十,禅机聊喜契三三。


竹风敲玉清音迥,荷雨跳珠绿影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