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平明坐衙不暖席,归来闭阁闲终日。


卧闻客至倒屣迎,两眼蒙笼馀睡色。


城东泗水步可到,路转河洪翻雪白。

更想五年后,千千条曲尘。


路傍深映月,楼上暗藏春。


愁杀闲游客,闻歌不见人。

从君种杨柳,夹水意如何。


准拟三年后,青丝拂绿波。


仍教小楼上,对唱柳枝歌。

白头种松桂,早晚见成林。


不及栽杨柳,明年便有阴。


春风为催促,副取老人心。

宰邑乖所愿,黾勉愧昔人。


聊将休暇日,种柳西涧滨。


置锸息微倦,临流睇归云。

轩窗深窈似禅房,竟日虚明袅断香。


诗债无边春已老,睡魔有约昼初长。


市桥烟雨应官柳,墟苑池台自海棠。

少少旗亭夹道边,小桥终日水潺湲。


垂杨种后方二尺,惆怅成阴是几年。

别驾常怀物外心,黄金屡费买山林。


后堂不肯著歌舞,高阁唯思贮古今。


几处亭台新结束,一春风雨阻登临。

一丘一壑自逍遥,莫怪山人索价高。


是处园林可行乐,同来宾客不须招。


临风桃李花狼藉,照水楼台影动摇。

故国兵火馀,壤地日窘蹙。


千里无鸡豚,遗祸及草木。


火攻阨焚巢,云栖急新卜。

种就宅边柳,朝来野趣新。


渐闻莺语近,不与马蹄亲。


力弱偏临水,心孤懒送人。

昨日是寒食,今朝蓺植初。


言寻彭泽传,细读郭驼书。


立处不妨密,行边正欲疏。

瀼水东西十里馀,新栽杨柳二千株。


会看耸干参天去,能似甘棠勿剪无。

桓公居汉南,睹树感摇落。


而我濒衰年,甫植数枝弱。


来者方无穷,何必在身乐。

绕城密密插垂杨,近水仍添四五行。


莫遣行人来系马,更教遮护起藩墙。

孟家种柳东城去,临水逶迤思故人。
不似当时大司马,重来得见汉南春。
池水如明镜,杨枝是细腰。
宅边宜有此,花外不堪飘。
昔在长杨苑,因风拂灞桥。
短研深煨倒插宜,明年便有绿垂垂。
只因造化大容易,不见岁寒冰雪时。
曲湖连曲接平芜,前事因循好叹吁。
不见有源堪畎凿,便来此地费工夫。
蛙能聚响难停息,莲本含香旧已无。
自眠自起影鬖鬖,仿佛灵和殿外看。
莫使行人肆攀折,春风留取护吟鞍。
柳洲亭畔去来波,浴鹭眠鸥戏水多。
分外今年新涨绿,参差万缕映渔蓑。
清露堂久圮,亦园犹可寻。
遗文渐零落,松雪偕云林。
诗载佳山堂,三复伤人琴。
种柳护吾庐,无妨隐者居。
绿酬一樽酒,青映五车书。
细雨微风已弄丝,门前小憩和陶诗。
黄莺亦解添幽兴,日午频来坐小枝。
此生自许随畚锸,每逢佳卉情若狎。
何况嫣然烟雨姿,临春栽莳敢后之。
高低一依径路转,疏密不学众植为。
双杨初种几经春,始见长条已拂尘。
万缕绿阴堪作帐,一枝不许赠行人。
绕岸便须多种柳,满湖仍为遍栽莲。
长条翠盖成阴日,我欲移舟处处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