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孙侯高堂竹石图,笔意迥与寻常殊。


山城五月困炎暑,坐我如对寒冰壶。


侯言此图不易得,吴兴赵公好风格。

苍龙跃海鳞鬣古,翡翠出林毛羽鲜。


即色已非身外相,生香应悟定中禅。

怪石凝云气,横枝浥露香。


故人渺何许,秋意满潇湘。

袅袅秋风思,微波起洞庭。


西林乔木底,雨卧一枝青。

闻说南园路,新来笋正肥。


棘枝芟不去,欲往惜钩衣。

寒色似潇湘,娟娟翠筱长。


林间疏雨过,石上紫苔香。

曾过筼筜谷,青青万玉奇。


官中采箭尽,留得小横枝。

戈水徵君周竹窗,传家累叶尚敦庞。


高门即见朱轮十,瑞节先看碧玉双。


翠凤并巢依积雪,苍龙分影媚清江。

王君手持瑞竹图,要我作诗仍自书。
我书不悭诗亦易,政坐此君难位置。


我欲摇毫写作双竹吟,却教数节一干非商参。

我本东海餐霞仙,掷弄日月旋坤乾。


为溺篇章戏翰墨,谪来下土三千年。


而今年才过五十,也随尘世变华颠。

苏郎画竹如写帖,珊瑚为枝篆籀叶。


寒梢不及三尺长,远势直与青冥接。


青冥不辨西与东,云光竹色俱空蒙。

湘皋春婉娩,居然见双清。


幽香下覆之,翠条仰而承。


高石既磊磈,新泉亦泓澄。

晴雪禁梅蕊,春风袅竹枝。


美人应失笑,记得卷帘时。

仙子相邀驾彩鸾,瑶池玄圃拾琅玕。


却怜宋玉多才思,貌得森森翠羽寒。

湖州仙去几经年,十竹新图属世传。


点点墨花金错乱,离离月影凤翎鶱。

过雨湘江翠羽攒,舞风清影玉声寒。


当时嵇阮人何处,留得高标咫尺看。

玄冥閟重阴,凄其北风凉。


江天正摇落,草木同凋伤。


云何梅烂开,孤根独回阳。

幽兰与修竹,展图并堪悦。


对竹俗虑消,握兰芳香发。


常与善人居,独持君子节。

凛凛张文纪,遗风何岧峣。


接武今有人,青骢振华镳。


白笔生雷霆,魑魅惊潜消。

翠琳琅兮楚楚,风萧萧兮在户。
运滴水于毫端兮,散淇澳之烟雨。

遥望东南万竹林,连冈度坂玉萧森。
满天风雨湘云冷,落日鱼龙楚泽深。
翠袖倚时人去远,黄头歌罢思难禁。
尘迷艮岳淡无辉,尚卷珠帘写竹枝。
三百年馀重玩赏,孤梢还带北风吹。
采采石上兰,萧萧水边竹。
各抱夷齐心,清风激流俗。
百尺苍龙亦逸溪,春阴日日宿云低。
无端峡里英皇庙,更有鹧鸪深处啼。
梅兄乃我义理朋,竹友从我林壑游。
青青不受尘土涴,皓皓肯与红紫侔。
别来天涯今几载,老大相逢俱白头。
风姿凛凛千君子,冠剑堂堂两大臣。
著我中间哦五字,只应斯立是前身。
双龙已化葛陂水,两凤初集丹山羽。
虞廷既远费仙归,留得潇潇杂风雨。
老聃文孙神思奇,笔吐元气何淋漓。
翡翠烟迷叶底寒,琼瑶雪积树头乾。
小桥流水人何在,犹照孤山月一团。
翠竹绯桃近水滨,杖藜应是避秦人。
缉熙殿上春光永,岂识青城月色新。
拾翠羽兮湘岸,纫幽佩兮江干。
灵雨滋兮苔石,光风转兮崇兰。
望美人兮延伫,倚修篁兮永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