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隋珠赵璧鲁堂玙,本自遐生又僻居。
搜剔果能无逸坠,明扬应不载诗书。
梅边彩笔流清咏,竹里幽窗想旧庐。
十载京尘扑面红,角巾常恐后诸公。
陶潜此日方知是,徐邈当年也号通。
近海溪塘鱼并美,中天楼阁栋俱隆。

常爱辋川寺,竹窗东北廊。


一别十馀载,见竹未曾忘。


今春二月初,卜居在新昌。

不忆西省松,不忆南宫菊。


惟忆新昌堂,萧萧北窗竹。


窗间枕簟在,来后何人宿。

初夏暑雨薄,但觉白日长。


向来万里心,尽付一竹床。


新笋出林表,森然羽林枪。

竹窗红苋两三根,山色遥供水际门。


只我近知墙下路,能将屐齿记苔痕。

窗外捎溪雨响。
映窗里、嚼花灯冷。
浑似潇湘系孤艇。

微风惊暮坐,临牖思悠哉。


开门复动竹,疑是故人来。


时滴枝上露,稍沾阶下苔。

窗前风动竹,声碎影仍繁。


冲扉忽自启,出候初迎门。


惊雀枝未定,乳蜂窠暂翻。

有竹之家亦有窗,无人领竹竹难降。


凉棂却暑风千挺,碧扇推秋月一双。


梦入籁声方倚枕,酒参叶色漫开缸。

季鹰次第赋归来,底用莼鲈苦苦催。


顾我已如无用木,从人自笑不然灰。


江湖空有忧时叹,朝野应多济世才。

西风入东篱,花事殊草草。


幽葩发孤丛,未觉芳意少。


谁云九秋冷,孰谓三径小。

主人卜筑松江曲,数武茅斋一窗竹。
主人之节清且素,况与此君共朝暮。


婵娟蹙拂摇曙烟,主人自为汲湘川。

此君为别久,不逐众芳雕。


白葛身已老,青云郎独超。


春风吹细浪,落日泛轻桡。

忆年四十许,公弟立如山。


行止相料理,渔樵共往还。


馀情空耿耿,秋鬓各斑斑。

小枕屏儿,面儿素净,吾自爱之。
向春晴欲晓,低斜半展,夜寒如水,屈曲深围。
消得题诗,不须作画,潇洒风流未易涯。

知君委顺是心铭,揭以名斋岂浪名。


夜兔晨乌真似梦,秋虫春鸟不关情。


人生未死终归困,天道从来不益盈。

吾竹窗兄,吾能评者,只将竹看。
是丹山佳气,胚腪军茂直,嵩溪润脉,滋养清坚。
雪虐霜凌,风饕雨恶,撼顿侵欺今几年。

独立南山岭,傲视氛翳表。


虬枝结成盖,寄托纷蔓茑。


风霜受变足,万古为一晓。

坎止流行不在人,人生只合任天真。


无聊句践能兴越,垂死范雎终相秦。


病足不妨登上衮,颦眉休复效东邻。

寻花曾记历山坡,年后如何却厌多。


赖有小窗横幅在,空将老眼重摩挲。

生纸何人写墨君,翠痕馀处白纷纷。


翻疑手把孤鸾尾,扫出南山一段云。

江宁县南二十里,箫管竹生慈母山。


头白归来应卜筑,风标常似画图间。

月窗趺坐有谁俱,夜色空明照白须。


千亩渭川茅屋外,寒烟深处长王刍。

若欲相寻向竹边,开窗着屐更谁先。


定有一轮穿密密,可无数点洗涓涓。


茂林从昔于侬好,太极遥怜似我圆。

戈水徵君周竹窗,传家累叶尚敦庞。


高门即见朱轮十,瑞节先看碧玉双。


翠凤并巢依积雪,苍龙分影媚清江。

眼中前辈风流远,物外闲情日月长。
小阁垂帘对遗墨,天风时送木樨香。
嫦娥宫殿隔人寰,玉户金箱夜不关。
桂子定知何岁落,至今清影竹窗间。
城头西日淡寒辉,回首同游迹渐微。
华表不归丁令鹤,带围空褪沈郎衣。
多情转益黄花病,上药难医白发稀。
轩居幽僻断尘纷,不种秾华种此君。
晴翠拂檐秋瑟瑟,绿阴垂地画氲氲。
满庭碎玉人空扫,半亩清风鹤共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