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入国而不存其士,则亡国矣。
见贤而不急,则缓其君矣。
非贤无急,非士无与虑国。

西楼第一红多叶,东苑无双紫压枝。


梦里东风忙里过,蒲团药鼎鬓成丝。

锦囊随上越王台,天海风涛亦壮哉。


书到岭头梅恰动,一枝应伴一篇来。

柴门重客醉中归,尚忆挥毫索纸时。


何物与侬供不朽,西征卷首石湖诗。

银汉来从左界天,天风吹浪落苍巅。


人间只见秧田润,唤作蟠龙洞里泉。

《满庭芳》:


罡星起河北,豪杰四方扬。
五台山发愿,扫清辽国转名香。
奉诏南收方腊,催促渡长江。

诗曰:


铁石禅机已点开,钱塘江上早心灰。


六和寺内月明夜,三竺山中归去来。


衲子心空圆寂去,将军功遂锦衣回。

诗曰:


手握貔貅号令新,睦州谈笑定妖尘。


全师大胜势无敌,背水调兵真有神。


殄灭渠魁如拉朽,解令伪国便称臣。

诗曰:


海上髡囚号宝光,解将左道恣猖狂。


从来邪法难归正,到底浮基易灭亡。


吴用良谋真妙算,花荣神箭世无双。

诗曰:


七里滩头鼓角声,乌龙岭下战尘生。


白旄黄钺横山路,虎旅狼兵遍歙城。


天助宋江扶社稷,故教邵俊显威灵。

诗曰:


黄钺南征自渡江,风飞雷厉过钱塘。


回观伍相江涛险,前望严陵道路长。


击楫宋江真祖逖,运筹吴用赛张良。

诗曰:


家本浔阳江上住,翻腾波浪几春秋。


江南地面收功绩,水浒天罡占一筹。


宁海郡中遥吊孝,太湖江上返渔舟。

诗曰:


不识存亡妄逞能,吉凶祸福并肩行。


只知武士戡离乱,未许将军见太平。


自课赤心无谄屈,岂知天道不昭明。

诗曰:


罡星杀曜奔江东,举足妖氛一扫空。


鞭指毗陵如拉朽,旗飘宁国似摧蓬。


一心直欲尊中国,众力那堪揖下风。

诗曰:


万里长江似建瓴,东归大海若雷鸣。


浮天雪浪人皆惧,动地烟波鬼亦惊。


竭力只因清国难,勤王端拟耀天兵。

话说当下宋江问降将胡俊,有何计策,去取东川、安德两处城池。
胡俊道:“东川城中守将,是小将的兄弟胡显。
小将蒙李将军不杀之恩,愿往东川招兄弟胡显来降。

话说当日宋江升帐,诸将拱立听调。
放炮鸣金鼓升旗,随放静营炮。
各营哨头目,挨次至帐下,齐立肃静,听施号令。

话说杨志、孙安、卞祥正追赶奚胜到伊阙山侧,不提防山坡后有贼将埋伏,领一万骑兵突出,与杨志等大杀一阵。
奚胜得脱,领败残兵进城去了。
孙安奋勇厮并,杀死贼将二人。

话说宋江统领将佐军马,杀奔荆南来。
每日兵行六十里下寨。
大军所过地方,百姓秋毫无犯。

话说宋江分拨人马,水陆并进,船骑同行。
陆兵分作三队。
前队冲锋破敌骁将一十二员,管领兵马二万。

话说王庆、段三娘与廖立斗不过六七合,廖立被王庆觑个破绽,一朴刀搠翻。
段三娘赶上,复一刀,结果了性命。
廖立做了半世强人,到此一场春梦。

话说当下王庆闯到定山堡。
那里有五六百人家。
那戏台却在堡东麦地上。

话说王庆在龚家村龚端庄院内,乘着那杲日初升,清风徐来的凉晨,在打麦场上柳阴下,点拨龚端兄弟使拳拽腿。
忽的有个大汉子,秃着头,不带巾帻,绾个丫髻,穿一领雷州细葛布短敞衫,紧一条单纱裙子,拖一只草凉鞋儿,捏着一把三角细蒲扇,仰昂着脸,背叉着手摆进来。
见是个配军在那里点拨。

话说王庆见板凳作怪,用脚去踢那板凳。
却是用力太猛,闪肭了胁肋,蹲在地下,只叫:“苦也!苦也!”半晌价动价不得。


老婆听的声唤,走出来看时,只见板凳倒在一边,丈夫如此模样。

话说蔡京在武学中,查问那不听他谭兵,仰视屋角的这个官员,姓罗名戩,祖贯云安军达州人,见做武学谕。
当下蔡京怒气填胸,正欲发作。
因天子驾到报来,蔡京遂放下此事,率领百官,迎接圣驾进学。

话说太原县城池被混江龙李俊,乘大雨后水势暴涨,同二张、三阮,统领水军,约定时刻,分头决引智伯渠及晋水灌浸太原城池。
顷刻间水势汹涌。
但见:


骤然飞急水,忽地起洪波。

诗曰:


绛帻鸡人报晓筹,尚衣方进翠云裘。


九天阊阖开宫殿,万国衣冠拜冕旒。


日色才临仙掌动,香烟欲傍衮龙浮。

麦浪翻晴,柳烟吹暮,可怜时候新暖。
攀来暗绿嫌深,折去残红怨浅。
东风着意,为留得、几丝香软。

生不封侯,拂衣垂老,寻思旧事悲咽。
髀肉虚增,鬓丝旋减,闲却宝刀如雪。
射虎归来晚,又送柴门新月。

论蔬食之美者,曰清、曰洁、曰芳馥、曰松脆而已矣,不知其至美所在、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。
《记》曰“甘受和,白受采”,鲜即甘之所从出也。
此种供奉,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之,城市之人向卖菜佣求活者不得与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