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临风杪秋树,对酒长年人。


醉貌如霜叶,虽红不是春。

寒山十月旦,霜叶一时新。


似烧非因火,如花不待春。


连行排绛帐,乱落剪红巾。

缟霜霏霁雪。
渐翠没凉痕,猩浮寒血。
山窗梦凄切。

榠查将叶学丹枫,戏与攀条撼晚风。


一片飞来最奇绝,碧罗袖尾滴猩红。

诗人满腹著清愁,吐作千诗未肯休。

写遍壁间无去处,却将红叶强题秋。

江树暮鸦翻,千里漫漫。
斜阳如在有无间。
临水也知颜色好,只是将残。

【其一】


不成绚烂只萧疏,携酒相看醉欲扶。


得似武陵三月暮,桃花红到野人庐。


【其二】


无定河边日已昏,西风刀剪更销魂。

万里飞霜,千林落木,寒艳不招春妒。
枫冷吴江,独客又吟愁句。
正船舣、流水孤村,似花绕、斜阳归路。

西山红叶好,霜重色愈浓。


革命亦如此,斗争见英雄。


红叶遍西山,红于二月花。

叶叶棠梨战野风,满枝哀意为秋红。


无人解赏如丹意,抛在荒城斜照中。

霜染满林红,萧疏夕照中。

曾供写秋怨,流出上阳宫。

才见芳华照眼新,又看红叶点衣频。

只言春色能娇物,不道秋霜解媚人。

宫水正寒愁字字,吴江初冷锦鳞鳞。

朱颜晚作镜中姿,红叶秋娇野外枝。


愁绪几宵催鬓发,林霜一夜老胭脂。


寒村半映乌栖处,破屋偏堆杮烂时。

红藤古树数雅行,大阵先栖小阵翔。


莫作曹瞒三匝绕,汉阳江上有周郎。

长天古木染秋霜,红叶栖乌满夕阳。


岂少踏枝翻一叶,只无诗句恼于郎。

迭嶂青云放晓晴,乍看红叶一枝横。


徘徊体物难成句,几点玫瑰衬绿琼。

幅幅江南画,苍山点绛纱。


桃波疑候雁,鹦觜咒寒鸦。


垂笑风难定,轻飞日易斜。

寒光烟际迥,极目乍相迎。


落日殷勤照,霜空妩媚生。


清波凝水碧,白影衬云轻。

旧约逡巡践未能,煮茶相对一枝藤。


天身衰相休辞避,合署霜龛红叶僧。

修到西山共一龛,阶前红叶醉霜酣。


投边垂老心枯绝,那得高人落木庵。

凄凄露为霜,点点泪成血。


顽云尔何心,林际幻明灭。


傥过陆浑奇,开此径路绝。

露染霜乾片片轻,斜阳照处转烘明。


和烟飘落九秋色,随浪泛将千里情。


几夜月中藏鸟影,谁家庭际伴蛩声。

小宅东偏,绿阴曾听鸠边雨。
几番霜信,宛剪就、猩绡残缕。
恰伴僧墙黄雪,落帽风前舞。

凤凰山上少人家,红叶漫山映落霞。


却笑陶潜归栗里,东篱寂寞对黄花。

天平山木似花开,青女裁成锦绣堆。


暂借秋光作春色,白衣解遣曲生来。

雨露三春少,风霜一夜多。


从来有根本,不怕下枝柯。


楚岸枫相属,吴山橘与和。

秋艳于花,霜浓似酒,万树鲜明山态。
斜日争春,幅幅绿阴全改。
出射堂、诗笠还堆,上樵担、酒家能卖。

无处不飘扬,高楼临道旁。


素娥前夕月,青女夜来霜。


宿雨随时润,秋晴著物光。

青枫浦,染出空江天暮。
隔岸胭脂新雨堕,小楼肠断处。


叠叠乱红秋露,又被西风吹去。

一夜秋风涷碧岑,凭栏寂寂怯寒襟。
儿啼欲止非同色,霜落犹看费独吟。
横字楞严曾剌股,食砂蝙蝠自归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