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洒砌听来响,卷帘看已迷。


江间风暂定,云外日应西。


稍稍落蝶粉,班班融燕泥。

帷飘白玉堂,簟卷碧牙床。


楚女当时意,萧萧发彩凉。

萧洒傍回汀,依微过短亭。


气凉先动竹,点细未开萍。


稍促高高燕,微疏的的萤。

细雨重云渐入梅,阴阴门巷长新槐。


壮心已与年俱逝,脱发应无术可栽。


美睡常嫌莺唤起,清愁却要酒阑回。

凭轩望秋雨,凉入暑衣清。


极目鸟频没,片时云复轻。


沼萍开更敛,山叶动还鸣。

细雨湿流光,芳草年年与恨长。
烟锁凤楼无限事,茫茫,鸾镜鸳衾两断肠。


魂梦任悠扬,睡起杨花满绣床。

急风阵阵吹白尘,著人怪底湿衣巾。


隔溪平林横素练,起从山脚萦山面。


近山如雾复如烟,远山失却只馀天。

极知秋旱已难医,所喜阴云忽四垂。


毕竟不成檐半滴,辛勤枉费雨千丝。

秋暄团扇尚堪携,病脚朝来健似飞。


偶到溪头晴唤出,未穷山顶雨催归。

孤闷无言独倚门,梅花细雨欲黄昏。

可怜檐滴不脱洒,点点何曾离旧痕。

蛟人困卧寒潭底,怗波蒙蒙垂白绡。


波上女儿飞轻桡,逆流自与郎去樵。


风吹鬓发不及撩,鸦翅卷起虿尾翘。

朝烟和细雨,病眼暗难分。


有润物皆泽,无声人不闻。


绿连平野稼,翠杂乱山氛。

莫釐山上亭如盖,纽取蒲梢作衣带。


丝烟细雨着罗窗,墨树浓山泻生绘。


农家闲记月毛生,贾舟怕见江猪拜。

澹于寒雾乱于丝,无点无声落不知。


轻助雪痕归麦垄,暗随春气入梅枝。


踏苔立久微沾屐,绕竹吟馀渐著髭。

云无又有之,细亦不毫丝。


未许迎眸数,才容洒面知。


积能成树滴,散忽被风吹。

霢霂无人见,芭蕉报客闻。


润能添砚滴,细欲乱炉薰。


竹树惊秋半,衾裯惬夜分。

细雨鹅毛似,春初以此寒。


一天林未湿,半日路犹乾。


影欲沉花屿,声先到药栏。

江云未散东风暖,溟蒙正在高楼见。


细柳缘堤少过人,平芜隔水时飞燕。


我有近诗谁与和,忆君狂醉愁难破。

小雨满前轩,浓阴不时卷。
随风气潜润,竟日花微泫。
池光惨澹昏,楼危依微辨。
细雨春城暗,空郊草色微。
峡云朝复暮,沙燕语还飞。
柳带柔堪结,梅香冷渐稀。
始见青山色,依依向远人。
炎光能稍逊,景物倍堪亲。
悦性开蝉籁,披襟动客神。
边风吹雨来,萧疏满城阙。
高斋一沾洒,叶底蝉声歇。
盆鱼纷唼藻,园卉芽渐茁。
虚室净琴张,开樽对夕阳。
微言能却暑,过雨更生凉。
人世多岐路,浮沉付醉乡。
牵风藻荇舞清漪,浪板无声细雨时。
小大自殊同队乐,密图劝学助韩诗。
尽道今年春较早。
梅与人情,觉得梅偏好。
一树南豅香未老。
春去如惜别,泪雨滴檐前。
酒病思卢橘,吟魂逐杜鹃。
堂虚香穗直,风定烛花圆。
万仞骚台立海涯,堂堂笔阵走龙蛇。
唤回蝴蝶三更梦,吟落荼蘼一架花。
座上风流追靖节,酒边豪放逼刘叉。
细雨沾墙竹,轻风发槛桃。
幕分流水静,楼抗远山高。
但长琴书癖,宁知案牍劳?
趋朝未觉懒,兴味属吾曹。
试将千里看山眼,来访山中佛祖家。
已识黄山真面目,主山犹放白云遮。
去后霜烟色色殊,行藏偶尔谷於菟。
青山作侣夫何阒,白石同人亦不孤。
禁虎谅应冯禹步,执魌还用进桃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