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太傅读书处,秋风曾问途。


江如青弋险,山似白盐孤。


路尽还登岭,林开忽见湖。

谢傅知怜景气新,许寻高寺望江春。

龙文远水吞平岸,羊角轻风旋细尘。

山茗粉含鹰觜嫩,海榴红绽锦窠匀。

老鹤依林表,孤云寓山间。


结茅穷释子,著身如许闲。


有心即尘纷,无心犹石顽。

去郡十五里,满山蔽青松。


朝来雨初过,萧瑟鸣悲风。


踏泥转溪曲,路尽山无穷。

幂幂疏雨歇,冷冷晚风清。


扁舟泊清浅,落日涵空明。


门临稻畦没,水浸莎岸平。

山当庐阜五峰边,地占侯溪好习禅。


杳蔼峰峦云蔽日,参差楼殿瓦生烟。


僧房宿鸟栖帘外,客馆鸣泉过枕前。

地仙蜕骨归何许,独有棕花三四树。


鹿头风月夜三更,老厖吠入青云去。

高节长身老不枯,平生风骨自清癯。


爱君修竹为尊者,却笑寒松作大夫。


未见同参木上座,空余听法石於菟。

上人九月过开沙,门掩虚庭白日斜。


好是重阳最相忆,隔墙无路看黄花。

载酒朝相过,论心夜未中。


卧残禅室冷,谈彻讲堂空。


香篆销轻缕,灯花落小红。

步入招提境,鸣钟日未斜。


僧开白莲社,峰度赤城霞。


一径苔仍滑,双林桂已花。

双林寂寂敞禅关,听法年年此日还。
蓬转几能同白社,浪游随处客青山。
群公合式乡闾外,诸子相推意气间。
十里湖光镜样平,银潢一带向东倾。
寺从杨柳阴中出,僧在莲花会上行。
佛地也容担板汉,梵音莫近采菱声。
前贤不复梦逢迎,晚岁于公识典刑。
肯子规模夸锦绣,传家翰墨炳丹青。
碑存岘首长怀惠,学富韦门总带经。
主僧走城磨驴儿,廊僧闭门缩头龟。
长发行者披鹑衣,瀹我苦茗行相随。
禅床破簟客自展,急呼苍头挥大扇。
十顷苍陂上,山回地势偏。
屋栖黄面老,碑挂赤乌年。
叶叶风荷颤,层层雪瀑悬。
青齐门,北邙山。
累累复累累,何丹能大还。
使人堕清泪,使人雕朱穆。
清晓联镳驻宝林,禅房花雨坐来深。
上卿酌酒陪高论,老衲焚香话夙心。
供食频分香积饭,闻经时渡海潮音。
春岭碧嵯峨,公馀载酒过。
红尘随地少,野意近山多。
泉溜寒鸣玉,杨花碎剪罗。
零落嗟残命,萧条托胜因。
方烧三界火,遽洗六情尘。
隔岭天花发,凌空月殿新。
郭外招提接远山,烟萝行尽到荆关。
香凝蒲室禅心定,云锁松庭鹤梦闲。
晚灶烹茶留客话,晴空飞锡见僧还。
宝刹从来近好山,溪头驯虎护禅关。
竹窗雨过清阴密,松院云深白昼闲。
珠林潇洒对青山,尘事纷纷自不关。
霜雁落田香稻熟,雨龙归洞碧云闲。
客穿松径寻幽至,僧扣柴门化食还。
四境人烟迥,禅宫一径遥。
架桥通窈窕,飞閤历岧峣。
日暮黄云合,秋高碧树凋。
重游萧寺十年过,四望风烟景若何。
东北岭高明月绕,西南川远夕阳多。
地饶胜概连灵岳,民足丰年藉绿波。
山亭十里见纤微,暂出红尘已息机。
次第一行寒雁去,浅深千片乱霞飞。
青山不断何年有,流水无穷底处归。
寺隐藏山腹,山高绝杳冥。
浓岚春发黛,岑塔晓开屏。
岭上云无著,松根茯有灵。
雨霁佛屋明,苔径深曲折。
树摇高露惊,草密暗泉咽。
前林忽清磬,烟灯远欲灭。
亭险高登畏力微,放怀堪此养天机。
下窥平野遥无际,仰视危檐势欲飞。
常日群猿偎槛戏,有时晴霭拂窗归。
驻车长道莫加鞭,得到幽蓝顿豁然。
千仞岚高晴聚翠,万年枝花莫生烟。
满窗夜到天涯月,一枕秋深海眼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