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六桥桃花,人争艳赏,其幽趣数种,赏或未尽得也。
若桃花妙观,其趣有六:其一,在晓烟初破,霞彩影红,微露轻匀,风姿潇洒,若美人初起,娇怯新妆。
其二,明月浮花,影笼香雾,色态嫣然,夜容芳润,若美人步月,风致幽闲。

三月中旬,堤上桃柳新叶,黯黯成阴,浅翠娇青,笼烟惹湿。
一望上下,碧云蔽空,寂寂撩人,绿侵衣袂。
落花在地,步蹀残红,恍入香霞堆里,不知身外更有人世。

通守钱塘记大苏,取之无尽适逢吾。


长堤万古传名姓,肯让夷光擅此湖。

上苑乌啼,中洲鹭起,疏钟才度云窈。
篆冷香篝,灯微尘幌,残梦犹吟芳草。
搔首卷帘看,认何处、六桥烟柳。

万燐青。
压波烟雾冥冥。
好湖山,鞠为茂草,晚钟咽断南屏。

梨花风起正清明,游子寻春半出城。


日暮笙歌收拾去,万株杨柳属流莺。

红云半压秋波碧。
艳妆泣露娇啼色。
佳梦入仙城。

霜清水碧。
冷浸红云湿。
休说季伦锦帐,山南岸、更花密。

曙林带暝,晴霭弄霏,莺花未认游客。
草色旧迎雕辇,蒙茸暗香陌。
秋千架,闲晓索。

口边白醭公家事,坐上清狂我辈真。


会乞一闲归故隐,定因能赋结高人。

来访秋花本为诗,酒杯徵逐负幽期。


山中句出明书记,还了清邀一段奇。

西湖八九月,苏堤赏芙蓉。
艳艳风日美,鲜鲜霜露浓。
今年开最繁,映水自为容。
烂熳芙蓉发,霜前城北花。
因君话书室,使我出山家。
风雨三杯后,烟云一望赊。
花露薄红,柳烟迷翠。
乱山葱茜非人世。
早莺啼送六桥春,绮窗残月人初起。
一篙春水活,鸳鸯瘦,鳜鱼肥。
正梁环半亩,花飘坠饵,柳钓垂丝。
红稀。
四围苍翠合,锦屏敞,列层岑。
忽马耳高骞,撑天尺咫,拔地千寻。
晴阴。
写空潭人影,有名曰,在中湫。
看桥板横弓,塔轮对鼎,今古长浮。
横舟。
倒挥天外笔,巨灵手,写春晴。
看定后枯僧,残萝衲影,怖鸽铃声。
摇旌。
荡全湖暮色,莽空阔,浸寒光。
更吹老西风,山容减黛,桥迹微霜。
微茫。
煮羔羊美酒,销金帐,不知寒。
忽晓色通帘,琼楼玉宇,妆点湖山。
人闲。
乍鸣琴蕉石,定香度,韵愔愔。
看欢喜岩高,净慈树古,翡翠开屏。
穿云。
恨东风料峭,残红扫,扑珠帘。
正十里菰蒲,六桥杨柳,画出晴烟。
窥园。
南北山围翡翠堤,堤边绿涨软琉璃。
参差台榭无馀地,杂遝轮蹄了四时。
杨柳又多前日树,梅花只少近人诗。
山中雪纷飞,山下斜横枝。
年年花雪在,只欠老逋诗。
载酒纳微凉,独爱荷香处。
不是周濂溪,也得濂溪趣。
返照入招提,钟声出翠微。
相应鹤听惯,闻响不惊飞。
秋月如金鉴,秋水似玻璃。
月明水清浅,缓缓画船移。
月色天心定,波光鼎足分。
一湖如白昼,谁信是黄昏。
屼然双剑耸,秀色入湖赊。
不用高如许,浮云漫欲遮。
蘋藻香生处,花枝影动时。
庄生浑未省,伋也是吾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