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草书所自何所授,初变楷法为章奏。


当时作者最得名,崔瑗杜度张伯英。


三人真迹已罕见,后来继之有羲献。

草书时作素师颠,一钵何如但信缘。


千遍法华从自转,还能舌本吐青莲。

鲸波千迭海门还,劝尔清秋且闭关。


但使六尘缘境净,眼前长是补陀山。

平生行事见真书,草圣空惭点画疏。


今日试临寒食帖,却疑羲献不难如。

公漪爱我草书好,画成即遣作今草。


角扇屏风总不辞,龙蛇飞动为君扫。


古来草圣称张芝,神变无方吾所师。

萧子草书人不及,洞庭叶落秋风急。


上林花开春露湿,花枝蒙蒙向水垂。


见君数行之洒落,石上之松松下鹤。

篆书朴,隶书俗,草圣贵在无羁束。
江南有僧名{巩/言}光,紫毫一管能颠狂。


人家好壁试挥拂,瞬目已流三五行。

佛繇西域渐中土,欲使群心皆鼓舞。


若颛梵语及胡书,昧者虽从明孰与。


其徒往往多材能,暗结时贤为外助。

珍藏正献草书诗,传诫云来示永贻。


几夜风涛偃松柏,半天雷雨起蛟螭。


临池学苦应同妙,舞剑功如未是奇。

杜陵九龄书大字,李郎七龄笔阵强。
身长未及等身案,负剑却立短凳傍。


凝睇双瞳剪秋水,梯几拂拭神扬扬。

学书以沉着顿挫为体,以变化牵掣为用,二者不可缺一。
若专事一偏,便非至论。
如鲁公之沉着,何尝不嘉?怀素之飞动,多有意趣。

南䣢黄夫子,生平气凛然。


吟诗旧有癖,写字近方颠。


可惜空山老,须为后世传。

苏子佯狂不自疑,汉庭籍甚莫言非。


放歌金马居常醉,穷老沧洲不更归。


浮世功名均梦寐,平生翰墨独光辉。

伯英草圣称绝伦,后来学者无其人。


白眉年少未弱冠,落纸纷纷运纤腕。


初闻之子十岁馀,当时时辈皆不如。

闭门一病九十日,小草大草生荒芜。


山癯须爱老狂客,府主正逢贤大夫。


药裹君臣何处有,墨池风雨坐来无。

寒窗弄笔敢辞难,也得先生一破颜。


不要钟王居我右,只传风雅到人间。

束茅十丈扫罗浮,高榜飞云海若愁。


何处约君同洗砚,月残霜冷铁桥秋。

魏晋名家是一关,前驱黄米未知还。


却疑醉点风花句,四海于今几定山。

草圣留情累十春,熙熙穆穆果何人。


如今到处张东海,除是谭生解识真。

草书若图画,远景与意会。


象归方寸间,妙在丹青外。

怀素草书如行云,将军挥洒下笔亲。


星河堕地孤月晓,霹雳破雨千岩春。


亚栖痴俗不足数,壮士拔山真绝伦。

尺素西来寄鲤鱼,临池高兴更谁如。


草知张氏名东汉,帖似颜家老尚书。


烟海游龙长啸外,天门跃虎半酣馀。

应龙游卿云,首尾不一见。


纵横驭六气,出入乘万变。


天门俨威神,朱衣缨琼弁。

丈人行草天下无,体兼众善精神俱。


少年弄翰今悬车,一幅不博千明珠。


墨池翻澜化鲸鱼,老木半折倾藤枯。

上人胸腹包琅玕,醉目睥睨临冰纨。


墨池顷刻波澜翻,虬龙尾尾垂云间。


摇曳天矫若可攀,霹雳轰斧电火骞。

醉态诗中省。
想当初、信手挥毫,墨花飞凝。
尽尔虺蛇惊座笔,对此也须目瞪。

枝山草书天下无,妙洒岂特雄三吴。
群萌万象出毫下,运肘便觉风云俱。
□持浪转信神动,筋回墨纵皆春敷。
儿童不识草书法,但见满纸鳅蛇结。
安知笔法追古初,睨视众体称雄杰。
事忙往往无暇写,属思幽窗乃奇绝。
白沙先生名早闻,手掷青山归白云。
陈情上拟李令伯,讲书欲方吴聘君。
晚年信手作大字,落笔纵横有奇致。
留心不减汉张芝,体意俱完世学稀。
下笔欲为来者法,临池时见古人非。
篇篇骇目神如电,字字凌虚势若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