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姑蔑之墟,郡郭之隅。
幽阒兮陋巷,卑渫兮绳枢。
真人兮椟藏,道貌兮山臞。

老矣杜陵客,草堂倚江干。


故人相幽筑,皇天悯生还。


君家付楚炬,结搆当时艰。

却说徐庶趱程赴许昌。
曹操知徐庶已到,遂命荀彧、程昱等一班谋士往迎之。
庶入相府拜见曹操。

天下万山祖,其名曰昆仑。
昆仑有南支,万里趋越门。


人生亦有祖,谁非黄炎孙?归鸟思故林,落叶恋本根。

洪水已注沧溟东,洼者为泽高者峰。
茫茫大陆号中国,战争几辈夸英雄。


成为帝王败寇盗,佐帝王者臣称忠。

罗雀门庭客退闲,漫天风雪入愁颜。


良朋命驾每千里,置厦庇人空万间。


满座酒尊怀北海,中年丝竹负东山。

江波不作河安流,春风岭海建节楼。
筹边赖有重臣在,朝廷南顾今无忧。


自从互市启海禁,一衣带水连五洲。

我生本在东海东,中有万三千尺出海之高峰。
此峰上有万年不化之古雪,玉立天半尤奇雄。


我生延平同甲子,坠地心妄怀愚忠。

山中有老桂,已阅五百年。


不知众木中,何自全其天。


得毋月宫树,落子生此间。

吾生寡嗜好,独嗜佳山水。


吾庐深山中,颇具丘壑美。


每咏紫芝歌,老亲色然喜。

昔者陆放翁,庵额心太平。


自云此三语,取自黄庭经。


放翁振奇人,平生喜谈兵。

绢寿八百年,纸本寿过之。


人生百年耳,写此将何为?


吾亦爱吾庐,此意陶潜知。


黄者径菊花,碧者门柳丝。

写影入明镜,移之尺纸间。
明镜无遁形,难得山真颜。


而况尺幅纸,欲写四面山。

袁曹官渡争雌雄,荆州侨寄大耳翁。


涕流髀肉消不尽,试与元直游隆中。


隆中自有躬耕者,布衣抱膝茅檐下。

绝辔元期绝战尘,指南犹示指迷津。


未应蛮触相倾地,不属华胥枕上人。

宴处行窝缩似蜗,推移蜗角叩南华。


调停蛮触将蝴蝶,尽与华胥做一家。

草庐倾盖咨长策,炎烬重然汉业昌。


去就功名方管乐,指挥帷幄失关张。


祁山斩将风云暗,渭水屯师日月光。

万古乾坤此卧龙,王孙三顾走隆中。


尽多伊吕与王具,剩有汤文下士风。


千载君臣茅屋会,两朝经济霸王功。

王佐才何忝,雄图嗟至今。


三分扶汉业,二表出师心。


冈在寻遗陇,庐荒想旧林。

连冈带长薄,三顾有遗墟。


地势昔龙卧,山光旧草庐。


阵图云鸟散,耕陇野人锄。

卧龙冈头秋叶黄,有人抱膝韬精光。
磻溪莘野今远矣,独将道义论行藏。
赭衣将军赤帝胄,欲猎中原驱猛兽。
久从东海想成连,失喜南云落锦笺。
地绾双江看蚁聚,天留一曲俾龙眠。
披裘倘谢渔竿手,走笔应除玉局仙。
画史纷纷满天下,君之此图谁所画。
倚山茅屋野人居,门前何得将军马。
得非孔明卧隆中,坐令玄德来趋风。
吴魏有兵窥社稷,荆襄无地著英雄。
将军识得人中杰,自把旌旄起卧龙。
停车官路左,遥认草庐坟。
古木无繁荫,残碑有断纹。
大道近来隐,微言今益纷。
忆昔中村居,名流盛诗赋。
百年何所馀,合抱当时树。
良畴尽膏腴,丰年咏多稌。
老我归来学种瓜,干旄今到故人家。
剡溪不尽王猷兴,渭水何劳传望槎。
久借甘棠临绿墅,相逢投辖对黄花。
天挺神明不世姿,当时出处系安危。
三分事势劳筹笔,未出隆中也自知。
远游焦反巢,重载牛出泞。
十年悔已迟,二尺檠可秉。
昔君抱一经,负郭无半顷。
卅年参尾各西东,今夕相看笑语同。
苍鬓行羞蚁泛绿,酡颜还映蜡摇红。
蓉城缥缈空悬月,阆苑森深不漏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