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尊夫人临帖二种,可谓勤矣。
出之闺秀,实所难得。
仆细阅之,一笔一画尚不能受我驱使,则笔之一字,于胸中未化也。
学书一道,资为先,学次之。
资地不佳,虽学无益也。
足下有用笔之资,而又好学勤问,不患不进。
罗饭牛,名牧,江西宁都人,以画名,能诗,亦工楷法,其为人敦古道、重友谊,宋牧仲高其人,作二牧说赠之。
此张瓜田画征录所载。
今据所刻黄庭数行,未免甜俗无书卷气。
语云:“耕当问奴,织当问婢。
”其实耕之所以然,织之所以然,奴与婢了不知也。
以其所习,则归之耳。

书必有神、气、骨、血、肉,五者阙一,不为成书也。


书法备于正书,溢而为行草。


未能正书,而能行草,犹未尝庄语,而辄放言,无是道也。

吾虽不善书,晓书莫如我。


苟能通其意,常谓不学可。



貌妍容有矉,璧美何妨椭。

宗元白:发书得《天伦》三篇,以仆所为《天说》为未究,欲毕其言。
始得之,大喜,谓有以开明吾志虑。
及详读五六日,求其所以异吾说,卒不可得。

《兰亭》虽真行书之宗,然不必一笔一画为准,譬如周公、孔子不能无小过,过而不害其聪明睿圣,所以为圣人。
不善学者,即圣人之过处而学之,故蔽于一曲。
今世学《兰亭》者,多此也。

高人名若浼,烈士死如归。


智灭犹吞炭,商亡正采薇。


岂因徼后福,其肯蹈危机。

太宗尝谓朝臣曰:“书学小道,初非急务,时或留心,犹胜弃日。
凡诸艺业,未有学而不得者也。
病在心力懈怠,不能专精耳。

右军潇洒更清真,落笔奔腾思入神。


《裹鲊》若能长住世,子鸾未必可惊人。


苍藤古木千年意,野草闲花几日春。

隶楷谁能溯滥泉,句容片石独夐然。
若从变遽搜灵庙,应识昆仑在震迁。
受禅应为卫觊书,邯郸韦诞比何如。
瓘恒世受真传法,一脉逾河走传车。
骨遒血莹态丰秾,怀令青青秀一峰。
变化方员尽奇丽,光芒鳞甲若游龙。
欧体盛行无魏法,隋人变古有唐风。
千年皖楚分张邓,下笔苍茫吐白虹。
山谷行书与篆通,兰亭神理荡飞红。
曾台缓步翛翛远,高谢风尘属此翁。
南宫书评妙难量,跳掷偏兼对越庄。
灵庆池边遗石在,神锋峻立独回翔。
鲁公端合辨香薰,茂密雄强合众芬。
章法已传郙阁颂,更开草隶裴将军。
异态新姿杂笔端,行间妙理合为难。
谁人解作兰亭意,君起浮图仔细看。
子建遗碑独檀场,卫家体质贵雄强。
大刀斫陈称无敌,沉著偏兼痛快长。
铦利森森耀戟鋋,始兴碑法变钟传。
率更后出书名擅,谁识先师贝义渊。
褒斜分法知谁继,瘦硬应推吊比干。
风荡齐碑成一律,修罗雄峻独为难。
琅邪茂密集书成,郙阁褒斜章法精。
能戒熹平变疏匾,仅传古法彦云铭。
餐霞神采绝人烟,古今谁可称书仙。
石门崖下摩遗碣,跨鹤骖鸾欲上天。
铁石纵横体势奇,相斯笔法孰传之。
漠经以后音尘绝,惟有龙颜第一碑。
元常法乳知谁在,珍重丰碑有枳阳。
文质蹒跚开石阙,始知晋法有传方。
用古出新意,颜徐下笔亲。
细筋能入骨,多肉正通神。
北宋推能手,东坡定后身。
上蔡始变古,中郎亦典型。
万毫皆得力,一线独中行。
抉石抡猊爪,奔泉溯骥程。
野舍老馀生,雅尚今已惬。
不逃世忧患,馀事寄巾蹀。
行寻青山转,坐对青山叠。
《周官》内文教国子六书,书之源流,其来尚矣。
程邈变隶体,邯郸传楷法,事则朴略,未有功能。
厥后钟善真书,张称草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