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螺湖石屋江水平,大船小船满东津。
举罾出鱼辄数十,落日光射金鳞鳞。
枫桥烟起新酒熟,共穿小鱼饮西邻。
大江蓼花红满堤,堤上人家多竹篱。
雨厨争炊白雪甑,霜瓮满泻黄酥卮。
城中少年好游冶,渡江买醉携蛾眉。
城东青山女儿眉,天寒变作沧浪髭。
晴风忽放寸碧出,乱白犹在苍松枝。
暾光日射分众色,断缬碎锦春离离。
两江秋波燕尾岐,千嶂春木凤翅齐。
道人结船布江面,行者如蚁东复西。
峦头烟起樵子急,林杪磬发山僧归。
听尽城钟听寺钟,暖风扶醉觉衣重。
粥鱼饷午催僧饭,酒榼行春酹墓松。
羁客得晴辞枥马,归人分路各房蜂。
意登何须高,一览万象足。
大江绕孤县,草木入汇澓。
东山走虬龙,出没献所伏。
三百年馀雨露深,杭云汴雨两销沉。
堪怜许远张巡节,谁识程婴杵臼心。
万里关河空感慨,两京歌舞莫追寻。
往事犹疑晓梦圆,当年扶义付飞烟。
姓存名没时难问,国破家亡事不传。
青史寂寥忠义传,赤心勃郁死生年。
昔吴有悬精,兹丘据其领。
前瞻埋金竁,尚馀淬剑井。
简书畏怀异,星日发光耿。
我来作县已三载,偏爱毗湖春酒香。
溪上画桥朝系马,雨中茅屋夜连床。
多情黄鸟短长曲,无数桃花浓淡妆。
匹马重寻蓬岛路,东风二月柳花香。
晓烟万笠人耕垄,夜雨孤舟客卧床。
野老送迎悲往事,山童歌舞学红妆。
遥逐荐书游蓟北,暂将教铎振泉南。
桃花门巷晚风急,燕子帘栊春日酣。
海内干戈垂盛化,山中灯火照清谈。
迢递千重险,崎岖一路通。
山深迷白日,林冬豁苍穹。
正值严冬际,浑如春昼中。
洛中曲水宴,西京玄灞游。
由来盛簪黻,兰藻丽皇州。
紫掖鸣珂散,青郊结伴投。
湖水明于鉴,晴晖共徘徊。
洲随碧山转,寺逐金沙开。
海上神山宛相似,绛楼绀殿虚无里。
迅飙余霭收,宿雨众流溃。
郁郁高原树,好鸟鸣相对。
农家喜暄节,荷锄理荒秽。
飘飘上崇冈,游目眺西山。
高山丽晴景,超然神虑闲。
群峰竞奔峭,历历纷上干。
昔云有仙人,炼液谢浮埃。
一感当时王,翻然为之来。
深沉珠贝宫,照曜金银台。
端居文墨暇,郊原风景融。
爰与众君子,游眺出崇墉。
崎岖清涧阻,逶迤幽径通。
平居雅爱重九名,西城乞花过东城。
眼中一壶又长满,花开万事余不管。
诗情酒量虽不同,冷淡窃比陶家风。
此心何处洗尘埃,家有小亭渠上开。
山雨未收云尚湿,江枫欲落雁初来。
食莼偶并季鹰驾,对菊思衔陶令杯。
亭内幽芳手可拈,亭外绿阴分四檐。
主人出去云在榻,独客行来月满帘。
佳禽四五似相语,小竹二三初放尖。
湖海多年别,衣冠此夜俱。
可因同绿醑,更复唱骊驹。
去路青山外,层城白雪初。
纷纷簪组满江湄,袅袅东风吹鬓丝。
春草绿波南浦路,轻尘细雨渭城诗。
投荒万里愁无伴,倾盖片时逢故知。
赐告下蓬莱,山居亦乐哉。
开窗邀翠巘,扫石护苍苔。
冗泛谢尘事,清夷养道胎。
何处衣冠炫昼明,传呼亦到古松屏。
山居腊候先回暖,麻缕朝来觉渐轻。
揖让相看还旧俗,弦歌试听蔼新声。
九月名花十月开,适逢诞日启宾罍。
何须白社攒眉去,自有江州送酒来。
老负君恩惭补报,偶同生物冒栽培。
梦里吴江过几年,重来佳景只依然。
满楼翠色千门柳,四座香风绕郭莲。
放鹤出山烟浩荡,采菱归渡月婵娟。
看花共别三茅观,再到吴山十二年。
独喜刘郎来作主,共悲圆泽已成仙。
江山几许烦招手,风月寻常欲上肩。
本是重阳萼,天留十月开。
不知陶靖节,仍为菊花来。
清浊从头有,浅深宜自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