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梅华鹤羽白,茶华鹤头红。


拱揖鹤山翁,始授宗人同。


山间两宾主,穷极造化功。

三时收功还朔易,百川敛盈归海㡿。


谁将苍龙挂秋汉,宇宙中间卷无迹。


人情易感变中化,达者常观消处息。

易经四圣人之事,洁静精微惟此书。
夫子五十以学易,尔今读易年何如?


易之为书广大而悉备,不以一言一事拘。
君子观象玩辞处,近取诸身而论诸。

理自无形著,辞因有象陈。


冰霜寒闭野,天地暗回春。


位衍生生数,蓍存七七神。

君家书屋锁闲云,庭前丛桂吹清芬。
东轩虚敞坐凉夜,扑帘香雾来纷纷。
金吹不动露华洁,月里仙人降瑶节。
渺清流枕郭。
烟浪远,一片平林漠漠。
虚涛半天落。
层峦复嶂倚天开,个个长松手自栽。
掩卷呼童忙扫径,问奇佳客过桥来。
茅檐竹壁护松枢,独手韦编老自娱。
悟到先天无一画,为销长日故伊吾。
画省归来谢缙绅,傍梅观易最清真。
孤根下应先天气,太极中含大地春。
傲睨乾坤双老眼,婆娑香影一吟身。
百年甘作老迂儒,矻矻深愁岁月虚。
扫尽尘情栖陋室,辟开灵腑读奇书。
阴阳顺逆生成后,消息絪缊法象初。
卦辞爻辞易之注,孔子读之悟其故。
彖辞象辞易之疏,孔子作之志其悟。
悬知孔子大悟时,太虚中不挂一丝。
人生一世匆匆尔,筵帙亡何已旅酬。
南岳垆头芋初熟,等闲知阅几春秋。
静探五一共谁论,悔不当初径扣门。
自笑吾玄今尚白,刻舟空守旧时痕。
阿囝离鸾嗟嘱耳,谁陪老妇祭瓶盆。
二雏幸足宽怀抱,共说河汾有外孙。
全真闭户魏不琢,二纪怡然外世荣。
留得诗名皮陆集,到君句法有馀清。
谁知白鹤早登门,遗墨犹馀屋漏痕。
师友百年同慧脉,固应自有不云存。
侬是寒江独钓人,曾偕樵叟见羲文。
当时也似吞三画,今日翻难说七分。
萱草不堪濒外望,梅花岂是野中群。
学易不识日月魂,盲人展转误铜盆。
分阴分阳发天秘,羲文孔子同一门。
头童习之老鬅鬙,熙熙未梦春台登。
圣人阐性命,易书所自作。
要令末世士,悟取先天学。
俗儒何纷纷,私意妄穿凿。
先天本无言,有言即后天。
欲知先天易,须在无言前。
太宰谢尘鞅,抗志遵先轨。
幽栖辟梁园,华窗见汝水。
寒烟入茅茨,荜门朝未启。
至理从来无古今,后人删注转迷沉。
遗经独抱加潜玩,始识羲文广大心。
先生注易隐南城,激石松风答涧声。
式玉式金王度在,一寒一暑岁功成。
要参未画须心悟,洞彻群疑贵理明。
环环碧涧连,靡靡苍山属。
初日照林端,春禽鸣布谷。
松深有去云,苔静无来躅。
石公读易不求文,精言于今义薄云。
山谷有君人杰至,竹林无籁鸟声频。
窗前草木阴阳理,窝外云峰卦象纹。
圣人学易,三绝韦编。
当其七十,尚欲假年。
吾今行年,五十有九。
时时飞雨作清凉,六月南方似北方。
阁上独居无一事,韦编聊复到羲皇。
石公读易不求文,精言于今义薄云。
山谷有君人杰至,竹林无籁鸟声频。
窗前草木阴阳理,窝外云峰卦象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