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菊得霜乃荣,性与凡草殊。


我病得霜健,每却稚子扶。


岂与菊同性,故能老不枯。

物性从来各一家,谁贪寒瘦厌妍华。


菊花自择风霜国,不是春光外菊花。

菊生不是遇渊明,自是渊明遇菊生。


岁晚霜寒心独苦,渊明元是菊花精。

菊花肯为别人黄,长怨先生不断肠。


两鬓尽凋无地插,一杯细嚼入神香。

老子平生不解愁,花开酒熟万缘休。


更教不为黄花醉,枉却今年一片秋。

西风庭院咽玄蝉。
薄雾浓雰采菊天。
老去悲秋强自宽。

黄花不负秋,与秋作光辉。


夜霜犹作恶,朝日为解围。


今晨岂重九,节意入幽菲。

一弓书屋十分秋,闻道群贤逸兴悠。


共赋新诗花假宠,更斟佳酝客消愁。


幽姿带露重阳近,爽气浮香几日留。

一朵黄花,先催报、秋归消息。
满芳枝凝露,为谁装饰。
便向尊前拚醉倒,古今同是东篱侧。

忆昔居连日下坊,秋来佳色满书堂。


看花倦眼非初日,采葛羁臣已十霜。


不分恩光移上苑,却添诗事作重阳。

门外轩车若水流,能虚要地结清幽。


连峰半隐嵯峨阁,暗室中穿窈窕沟。


银烛媚回黄菊暝,绿窗骄借翠筠秋。

学士银鱼焚不迟,居然陶令傍东篱。


谁云晚节无三友,忽许天香借一枝。


赐紫独应夸彩服,配黄双可荐金卮。

未及重阳菊已披,梅花数朵映霜姿。


频将春色添秋色,不惜寒枝作暖枝。


甘苦已教陶令识,芬芳更与阮公期。

重阳高会幔亭张,阶下寒英正吐芳。


为羡霜丛矜晚节,同来香径领秋光。


嘉宾落帽风流在,绮席征歌雅兴长。

野店山家开已残,寒来移近曲阑干。


亭亭似与霜华斗,冉冉偏随月影繁。


千里况逢佳客赏,几人能得故园看。

浅白轻黄千万枝,幽香今日始相期。


雨中篱落人稀到,水畔亭台蝶不知。


折向秋风堪寄远,种因晚节故开迟。

秋来摇落倍堪嗟,喜见孤芳殿物华。


深院护篱元密密,小堂穿径故斜斜。


清词屡动诗人座,白酒还逢处士家。

陶令门前花尽开,郭西骑马看花来。


疏枝淡蕊寒仍发,细雨斜风晚更催。


拟向夜深还秉烛,可怜秋尽始传杯。

春英无不惜开迟,秋菊常怀素景悲。

惯负晚霜甘索寞,忽逢先闰促离披。

欲移庭槛嫌伤早,拟泛宾罍未入时。

谁知九日接宾觞,未放寒花折露房。


早是生来悲晚节,那堪开不在重阳。


满头且应良辰插,一夜宁衰浅意香。

已过重阳菊尚开,霜天赏菊此衔杯。


人饶韬略来香国,花亦英雄上将台。


粤水闽山文武会,酒龙诗虎主宾才。

秋风萧瑟过重阳,黄菊花开酒正香。


人世相逢须尽醉,牛山何必涕沾裳。

浮空霁色,江涵秋影雁初飞。
相逢共绕东篱。
点检樽前见在,人似晓星稀。

扫地风尘色,孤芳只自持。


无人知此意,使我忆攒眉。

乱来何幸得同堂,野寺频过逸兴长。


视历两回逢上巳,看花三月似重阳。


时宜不合如孤客,秋意无端出众芳。

终岁颇勤动,凛秋花正开。


黄金非所羡,白首乃怜才。

社会赋诗不就,公当酬我杯盘。


小酌倘寻旧雨,东篱还对长官。

黄菊鲜鲜带露浓。
小园开遍度香风。
自篘玉酝酬秋色,旋洗霜须对晚丛。

我爱菊花枝。
浥露偏宜。
旋移佳种一年期。

又见菊花新。
色浅香匀。
老人衰病卧漳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