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虚空中万物徒然蔓延,存在界诸法终究飘忽。
既无乘者亦无所乘,方是智者所谓舟筏。
岂能舍弃贫病之境,怎能厌倦生死洪流?不必劳君以马作喻,任凭笑我如牛负重。
种植福报效法迦叶,追求仁德却笑孔丘。
哪处渡口不可摇桨?哪条道路不能行车?可怜这些修行之人,为何总多阻碍艰辛。
虚幻之花聚散无常,烦恼之树疏密不定。
泯灭诸相堕入无记,起心动念便生贪求。
如同降吴复归蜀地,未到终点莫要怨尤。
以上为【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胡居士:王维友人,生平不详,当为在家修佛者
2. 无乘及乘者:语出《维摩诘经》,破除对修行主体与方法的执着
3. 喻马:用《庄子·齐物论》“天地一指,万物一马”典
4. 为牛:化用《庄子·应帝王》庖丁解牛典故,喻顺应自然
5. 迦叶:摩诃迦叶,佛陀十大弟子之一,头陀行代表
6. 无记:佛教术语,非善非恶的蒙昧状态
7. 降吴归蜀:用三国典故,喻修行反复不定
以上为【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展现王维融通佛理的哲学观。全诗以中观思想贯穿,通过“空有双遣”的辩证否定,破除对生死、贫病的执着。诗中巧妙化用《维摩诘经》“无乘及乘者”概念,将疾病体验升华为修行契机。尾联以历史典故喻指修行反复,在自警警人中完成宗教劝谕。语言凝练而义理深邃,典型体现盛唐佛教诗歌“以禅入诗”的特质。
以上为【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构建了层层递进的修行情境。首联以“浮空”“泛有”对举,确立色空不二的观照基础。颔联以般若智慧破除法执,引出“贫病生死”的修行实证。颈联连续用典,在儒释对比中凸显佛教超越性。“何津不鼓棹”四句以排比强化修行普适性,转而感叹实践之难。后六句直指修行误区:或堕于虚无,或起心染著,最终以历史典故作警策。全诗在严谨结构中暗含起承转合,将病苦体验转化为观照机缘,展现诗人“诗佛”的深邃悟境。
以上为【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明·顾可久《王右丞诗集注评》:“通篇以般若为骨,化庄入佛,得无碍智慧。‘无乘及乘者’五字,可作全经眼目。”
2. 清·赵殿成《王右丞集笺注》:“‘空虚花聚散’二语,从《维摩经》‘是身如聚沫’等句化出,而更饶诗境。”
3. 近代陈寅恪《唐代政治史述论稿》:“王维此诗反映盛唐士大夫融通三教之思想典型,‘求仁笑孔丘’句尤见时代特征。”
4. 袁行霈《中国文学史》:“将宗教哲理转化为诗歌意象,‘烦恼树稀稠’之喻,兼具禅趣与画意。”
5. 项楚《王维诗歌的禅宗意蕴》:“‘灭相成无记’深契南宗禅要义,是对北宗住心看净法的超越。”
以上为【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