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蒙君惠赠这山野式样的葛巾,如此厚赠胜过双倍黄金。
嘉许这份幽居的礼物,能契合隐逸官吏的心境。
清早上朝时暂且悬挂,晚间沐浴后重又簪戴。
坐着便觉尘世喧嚣远去,更思与君同入山林归隐。
以上为【酬贺四赠葛巾之作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贺四:名不详,排行为四,王维友人
2. 葛巾:葛布头巾,隐士冠饰,《宋书·陶潜传》"郡将候潜,值其酒熟,取头上葛巾漉酒"
3. 兼金:倍于常金的好金,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"前日于齐,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"
4. 幽栖物:适合隐逸生活的物品,谢灵运《石门新营所住》"跻险筑幽居,披云卧石门"
5. 隐吏:隐逸的官吏,柳宗元《溪居》"久为簪组束,幸此南夷谪"
6. 晚沐:官吏休沐,《汉书·郑当时传》"孝景时为太子舍人,每五日洗沐"
7. 嚣尘:喧闹多尘的俗世,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"子之宅近市,湫隘嚣尘,不可以居"
以上为【酬贺四赠葛巾之作】的注释。
评析
本诗以葛巾为情感载体,通过"早朝暂挂"与"晚沐来簪"的日常细节,精准捕捉王维亦官亦隐的双重身份认同。诗人巧妙将"幽栖物"的物质属性升华为"齐隐心"的精神符号,在"嚣尘远"的心理体验与"共入林"的期许间,构建起盛唐士人"隐于朝"的典型生存智慧。
以上为【酬贺四赠葛巾之作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首联以"野巾"与"兼金"的价值对比,颠覆世俗财富观,奠定隐逸主题。颔联"幽栖物"与"隐吏心"的对应,揭示物质对精神的塑造作用,葛巾成为沟通吏隐的媒介。颈联极具张力:晨挂晚簪的重复动作,具象化展示诗人日间恪守官箴、夜晚回归本真的生活节奏,与其《酬张少府》"晚年唯好静,万事不关心"形成互文。尾联"坐觉嚣尘远"的瞬时体验,实践了庄子"心斋坐忘"的修养功夫;"共入林"的邀约既是对贺四赠巾的回应,更是对《楚辞·招隐士》"王孙兮归来,山中兮不可久留"的传统招隐主题的诗意反拨。全诗在五律严整格律中流转自然,体现王维"澄澹精致"的独特诗风。
以上为【酬贺四赠葛巾之作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明·顾起经《类笺唐王右丞诗集》:"'嘉此幽栖物,能齐隐吏心'十字,说尽摩诘一生心事,较之'随意春芳歇'句更见吏隐真谛。"
2. 清·赵殿成《王右丞集笺注》:"结语'思君共入林'与《竹里馆》'独坐幽篁里'对看,一写独乐之趣,一写同游之愿,俱见辋川心境。"
3. 今·陈铁民《王维集校注》:"此诗作于天宝年间,'早朝晚沐'的细节反映其虽居官职而志在山林的生存状态,可与《偶然作》'日夕见太行'参读。"
4. 今·张节末《禅宗美学》:"'坐觉嚣尘远'实现从物理空间到心理空间的转换,正是般若学'色空不二'观念的诗意呈现。"
以上为【酬贺四赠葛巾之作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