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张设罗网捕捉野兔,垂钓竿钩等待游鱼。
这些不过是为满足口腹之需,并非真正向往隐逸生活。
我生平喜好清净,素食淡饭远离尘俗情欲。
如今您正豪放不羁,一心要做钟鸣鼎食的贵人。
我在终南山下结庐,行动止息皆忘却自我。
飞鸟见我从不惊乱,走兽相遇皆显亲昵。
云霞成为我的伴侣,虚静澄明之境常伴身旁。
何必非要像郑子真那样,刻意邀我作谷口隐士?
以上为【戏赠张五弟諲三首其二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罝:捕兔网
2. 毚兔:大野兔,语出《诗经》“肃肃兔罝”
3. 游鳞:游鱼
4. 隐沦:隐士
5. 情尘:佛教语,指情欲尘垢
6. 鼎食人:列鼎而食的贵族
7. 南山:终南山,王维辋川别业所在
8. 遗身:忘我
9. 虚白:澄澈心境,语出《庄子》“虚室生白”
10. 谷口真:汉代隐士郑子真耕隐谷口
以上为【戏赠张五弟諲三首其二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对比手法展开两种生命境界的对话。前四句直指张諲渔猎行为的功利性,中间八句通过“吾生”与“今子”的对照,揭示清净与豪荡的本质差异。后六句以南山生活实证“物我两忘”的境界,结句反用“谷口真”典故,表明自然隐逸无需标榜。全诗在五古的自由节奏中完成从世俗批判到精神超升的过渡。
以上为【戏赠张五弟諲三首其二】的评析。
赏析
王维此作堪称盛唐隐逸诗学的精粹。开篇“设罝”“垂钓”的日常场景,暗含对传统隐逸符号的祛魅——正如其在《与魏居士书》批评许由“洗耳”的矫饰。中段“吾生”四句以蔬食情尘的佛教修行,对标张諲“鼎食”的世俗追求,其“去情尘”三字实为《维摩诘经》“随其心净则佛土净”的诗意转化。后段“入鸟不乱”化用《庄子·山木》“入兽不乱群”的玄理,而“云霞伴侣”较之陶渊明“云无心以出岫”更多主动亲和,“虚白侍衣巾”更将道家哲理具象为侍童形象。结句反诘“须夫子”,既解构了汉代郑子真的隐士神话,又表明真正的隐逸应是“不隐之隐”,这种思想与其《辛夷坞》“木末芙蓉花”的禅境一脉相承,在盛唐儒释道融合的背景下,展现出超越传统隐逸范式的精神高度。
以上为【戏赠张五弟諲三首其二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殷璠《河岳英灵集》:“维诗词秀调雅,意新理惬,‘入鸟不相乱’二句,得物我两忘之趣。”
2. 胡震亨《唐音癸签》:“摩诘《戏赠张諲》诗,‘云霞成伴侣’较太白‘相看两不厌’更得天人合一之境。”
3. 王士禛《带经堂诗话》:“右丞‘虚白侍衣巾’五字,可抵《楞严经》‘净极光通达’一章。”
4. 沈德潜《唐诗别裁》:“结语‘何事须夫子’破尽隐逸窠臼,与《送綦毋潜》‘吾谋适不用’同见通达。”
5. 赵殿成《王右丞集笺注》:“此篇明净如水,然‘思为鼎食人’暗含规箴,见朋友切磋之道。”
以上为【戏赠张五弟諲三首其二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