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与谁一同倚靠在雕花的窗前刺绣?夕阳映照着红色的门扉,小院显得格外幽深。
水从岭上分流,或向东流,或向西去;如同我心中交织的怨恨与忧愁,又似那断了弦的琴,余音难续。
以上为【和人迴文五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回文:一种修辞手法,诗句正读倒读皆通顺成义,又称“回环诗”。
2. 和人:指唱和他人之作,此为苏轼回应他人回文诗而作。
3. 倚闲窗绣:倚靠在窗边做刺绣,暗示女子独处、百无聊赖。
4. 红扉:红色的门扇,常用于描写庭院或闺房,具温暖与封闭双重意象。
5. 小院深:形容庭院幽静深远,烘托孤寂氛围。
6. 分水岭:山岭使水流分为两向,此处喻人生道路或情感的分离。
7. 东复西流:水向东或向西流淌,象征命运的不可控与离散。
8. 恨兼愁:怨恨与忧愁交织,情感复杂深重。
9. 断弦琴:琴弦断裂,无法继续弹奏,比喻感情破裂或知音难觅。
10. 续:接续,此处“续断弦”双关,既指续弦动作,亦暗含“情难再续”之意。
以上为【和人迴文五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所作《和人迴文五首》之一,采用回文诗体,正读倒读皆成章句,音韵和谐,意境深远。本诗通过描绘闺中女子独倚绣窗、目送落日的情景,抒发了离愁别恨与人生无常之感。诗中“东复西流分水岭”既写自然之景,又暗喻人事的聚散无定;“恨兼愁续断弦琴”以断弦难续比喻情感断裂,极富感染力。全诗语言婉约,情思绵密,展现了苏轼在回文体裁上的高超驾驭能力,也体现了其细腻柔情的一面。
以上为【和人迴文五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为典型的回文七言律句,结构精巧,意象丰富。首联“同谁更倚闲窗绣,落日红扉小院深”,以设问开篇,“同谁”二字点出孤独,而“闲窗绣”则刻画出女子日常生活的静谧与空虚。落日、红扉、小院三个意象层层递进,营造出黄昏时分的寂寥氛围。颔联“东复西流分水岭,恨兼愁续断弦琴”,由景入情,以“分水岭”起兴,引出人生离散的主题;“断弦琴”为经典比喻,强化了情感断裂的痛楚。全诗虽短,却情景交融,回环往复之间,愁绪如流水不绝。尤其倒读亦可成诗:“琴弦断续愁兼恨,岭水分流西复东。深院小扉红日落,绣窗闲倚更谁同”,意境依旧完整,且更添缠绵悱恻之感。苏轼以豪放著称,然此类回文诗却展现出其婉约细腻的另一面,足见其诗才之全面。
以上为【和人迴文五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纪事》卷二十二:“东坡回文诗五首,工巧自然,情致缠绵,非刻意为之者所能及。”
2. 《苕溪渔隐丛话·后集》引《诗眼》云:“回文诗自晋苏蕙《璇玑图》后,鲜有佳者。至东坡《和人回文》,乃得风人之致,婉转反复,意味无穷。”
3. 清·纪昀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集部·别集类》评苏轼诗:“其回文诸作,虽属游戏,然语意双关,脉络贯通,足见才思之敏。”
4. 近人钱钟书《谈艺录》:“东坡回文诗,不以体巧掩情,反因体巧生情,正所谓‘以游戏笔墨,写沉着怀抱’也。”
以上为【和人迴文五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