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年一梦南司州,饥寒疾病为子忧。
东来六月井无水,仰看古堰横奔牛。
平生管、鲍子知我,今日陈、蔡谁从丘。
夜航争路泥水涩,牵挽直欲来瓜洲。
自言:「嗜酒得风痹,故乡不敢居温柔。
定将泛爱救沟壑,衰病不复从前乐。
」
「故人改观争来贺,小儿不信犹疑错。
为君置酒饮且哦,草间秋虫亦能歌。
可怜老骥真老矣,无心更秣天山禾。
翻译
五年光阴如梦,转眼已过我在南司州的岁月,其间饱受饥寒疾病之苦,为你而忧心忡忡。
自东而来,六月天干地裂,井中无水,却见古堰之上奔流如牛般汹涌。
平生唯有管仲与鲍叔牙那样的知己才真正了解我,如今困于陈蔡之地,又有谁肯追随孔子周游?
夜航争道,泥泞难行,几乎要一路牵挽着船来到瓜洲。
你自称:“因嗜酒得了风痹之症,故不敢久居安逸温柔之乡。
定将以博爱之心拯救困于沟壑之人,虽衰病交加,已不复往日之欢愉。”
今年的太守真如卧龙一般,谈笑间竟使炎夏生出冰雹般的清凉。
他常低垂着九尺长的胡须,亲临我那三间简陋的小池阁探访。
老友见此纷纷改变看法争相来贺,我家小儿却不信,还怀疑是否弄错了。
我为你摆酒畅饮,且吟且歌,连草间的秋虫似乎也在应和歌唱。
可叹那老马真的老了,已无意再去喂养,奔赴那天山之上的征程。
以上为【次韵答贾耘老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贾耘老:名收,字耘老,湖州人,苏轼友人,善诗,隐居不仕。
2. 南司州:非实指地名,或为泛指南迁任职之地,可能借指黄州、惠州等贬所。
3. 东来六月井无水:言旱情严重,六月酷暑,水源枯竭。
4. 仰看古堰横奔牛:形容久旱后突降大雨,堰堤泄洪如奔牛般汹涌。
5. 管、鲍:指春秋时管仲与鲍叔牙,以相知著称,此处喻贾耘老为知己。
6. 陈、蔡:指孔子周游列国时被困于陈、蔡之间,绝粮七日,此处暗喻自身处境困厄。
7. 丘:孔子名丘,代指自己。
8. 瓜洲:长江北岸渡口,在今江苏扬州南,为交通要道。
9. 风痹:中医病名,因风寒湿侵袭经络所致肢体麻木疼痛之症。
10. 太守真卧龙:比太守有诸葛亮之才,能造福一方。“卧龙”喻隐而复出之贤才。
以上为【次韵答贾耘老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次韵答赠贾耘老之作,写于其贬谪生涯后期,情感深沉复杂,既有对过往苦难的回顾,也有对友情、仕途与人生境遇的感慨。全诗以“五载一梦”开篇,奠定追忆与沧桑基调;中间穿插典故与现实描写,既抒发知音难觅之悲,又赞颂贤守仁政之德;结尾以“老骥”自喻,表达壮志未酬而身心俱疲的无奈。语言质朴中见精工,用典自然贴切,情感层层递进,体现苏轼晚年诗歌趋于沉郁顿挫的风格特征。
以上为【次韵答贾耘老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结构严谨,层次分明。首联以“五年一梦”起笔,将多年贬谪生活浓缩于梦境之中,既显时光飞逝,又透出无限苍凉。“饥寒疾病为子忧”一句,点明诗人不仅自苦,更牵挂友人,情谊深厚。颔联写景奇崛,“井无水”与“堰横牛”形成强烈对比,既写出旱灾之烈,又暗示甘霖骤至,或暗喻政治环境由压抑转为稍有转机。
颈联用“管鲍”“陈蔡”两个典故,一正一反,前者抒知己之慰,后者叹困顿之悲,情感张力十足。尾句“谁从丘”发问,充满孤独与自嘲,令人动容。接下来写夜航艰难,形象生动,“泥水涩”“牵挽”等词极具画面感,象征人生旅途之坎坷。
自“自言”以下转入对话体,引入贾耘老之语,使其形象跃然纸上。其言“嗜酒得风痹”“不敢居温柔”,既解释隐居原因,又暗含对仕途险恶的警觉。“泛爱救沟壑”则体现儒家济世情怀。而“太守真卧龙”一语,既赞地方官贤能,也透露出诗人对清明政治的期盼。“笑语炎天出冰雹”比喻尤为新奇,将言语之清凉爽利比作酷暑中降下冰雹,极具苏轼式的奇想与幽默。
末段写友人来访带来的喜悦,“改观争贺”“小儿疑错”细节传神,反衬出诗人境遇之变。结句“可怜老骥真老矣,无心更秣天山禾”化用曹操“老骥伏枥”,但反其意而用之,不再言志,而是坦承衰老与倦怠,悲慨中见真实,是苏轼晚年心境的深刻写照。
全诗融叙事、抒情、议论于一体,用典精当而不晦涩,语言流畅而富节奏感,情感由悲转喜再归于沉静,体现了苏轼“绚烂归于平淡”的艺术境界。
以上为【次韵答贾耘老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:“此诗语淡而意厚,虽叙困顿,不露怨尤,唯以知己相期,君子之交可见。”
2. 清·查慎行《初白庵诗评》卷十:“‘笑语炎天出冰雹’,奇语惊人,非东坡不能道。前写穷途,后写贤守,映带成趣。”
3. 清·纪昀评《苏文忠公诗集》:“通体清劲,结语尤沉痛。‘老骥’句自伤迟暮,读之令人酸鼻。”
4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:“次韵诗能如此跌宕自如,毫无拘束,东坡所以冠绝一代。‘草间秋虫亦能歌’,即景寓情,妙在不隔。”
5. 钱钟书《宋诗选注》:“苏轼晚年诗多此类,外示旷达,内怀忧患。‘无心更秣天山禾’,非真忘世,实无力再驰也。”
以上为【次韵答贾耘老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