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红色的窗下,她轻轻啜泣,低声埋怨;漫漫长夜春寒料峭,斗帐之中空寂无人。
饮酒后困倦入梦,只见落花与飞絮纷乱飘舞;清晨黄莺啼鸣,惊破了梦境,梦去匆匆。
以上为【和人迴文五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红窗:女子居所之窗,象征闺阁情境。
2. 小泣:轻声哭泣,形容女子含悲不语之态。
3. 低声怨:低语中流露怨情,暗示思念或离别之苦。
4. 永夕:长夜,极言夜晚之久,烘托孤寂。
5. 春寒:春季尚寒,既写实亦衬心境凄冷。
6. 斗帐:小型帷帐,形如覆斗,多用于卧榻,此处点明室内环境。
7. 中酒:饮酒至半醉状态,易生愁思或入梦。
8. 落花飞絮乱:暮春景象,象征时光流逝、情绪纷乱。
9. 晓莺:清晨的黄莺,其啼声常惊醒梦境。
10. 梦匆匆:梦境短暂而急促,喻相会难久、好梦易逝。
以上为【和人迴文五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题为《和人迴文五首》之一,属回文诗体,即正读倒读皆成章句。本诗虽以女子口吻抒写离愁别绪,实则借景寓情,通过细腻的意象组合展现春夜孤寂、梦断人远的哀婉情绪。语言清丽婉转,意境朦胧幽深,体现了苏轼在传统题材中融入个人情感体验的艺术功力。虽为和作,却自出机杼,不失风致。
以上为【和人迴文五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以女性视角切入,描绘春夜独居、梦断酒醒的瞬间感受。首句“红窗小泣低声怨”以色彩(红)与声音(泣、怨)勾勒出一位闺中女子的形象,情感内敛而深沉。“永夕春寒斗帐空”进一步渲染环境的孤寂寒冷,“空”字尤为点睛,既指帐内无人,亦暗示心境空落。第三句“中酒落花飞絮乱”转入梦境或醉境,酒后迷离中见落花飞絮,既是实景,又是心绪的外化——纷乱无序,暗喻情思难理。结句“晓莺啼破梦匆匆”,以动衬静,莺声本美,却“破梦”,反添惆怅,梦之“匆匆”更显情之难留。全诗画面感强,层次分明:由夜泣、寒帐、中酒到梦碎,构成一条完整的情感脉络。作为回文诗,其文字结构精巧,音韵和谐,正读倒读皆意境连贯,足见作者驾驭语言之高妙。
以上为【和人迴文五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纪事》卷二十引《东坡诗话》:“回文诗自晋苏伯玉妻始,至唐宋益工。子瞻和作五首,辞情婉约,不减古人,而格律尤密。”
2. 清·厉鹗《宋诗纪事》评曰:“东坡回文诸篇,虽游戏之作,然情景交融,音节谐畅,非率尔操觚者所能及。”
3. 近人陈寅恪《元白诗笺证稿》附论提及:“回文体贵在自然,忌于牵强。苏诗如‘中酒落花飞絮乱’等句,顺逆皆通,意脉不断,可谓兼得技巧与性情。”
以上为【和人迴文五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