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千钧万石逐渐积累而成,不应忽然轻视这细微的一毫。
苍劲的寒松与瘦竹本来自有清峻刚劲之质,昨夜却分明听到它们被压折的声音。
以上为【雪诗八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雪诗八首:苏轼组诗,此为其中一首,借咏雪寄托情怀。
2. 万石千钧:极言分量之重。石、钧均为古代重量单位,万石千钧形容积累极多。
3. 积累成:指雪由细小冰晶逐渐积聚而成。
4. 未应:不应、不应该。
5. 忽:轻视、忽略。
6. 一毫轻:一丝一毫的轻微之物,此处或指初雪之微,亦可引申为微小之力或细节。
7. 寒松瘦竹:耐寒的松树与清瘦的竹子,象征高洁坚贞的品格。
8. 元清劲:原本就清峻刚劲。“元”通“原”。
9. 昨夜:点明时间,暗示事件发生于夜间,增强画面感与突然性。
10. 折声:折断的声音,指积雪过重导致松竹断裂的声响,具听觉冲击力。
以上为【雪诗八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借雪咏志,以积雪压松竹为意象,抒发了诗人对坚韧品格在重压下仍不免受损的感慨。表面上写雪势之重、松竹之坚,实则暗喻正直之士虽品性高洁,却难敌外界巨大压力或世道艰难,终有摧折之痛。诗中“未应忽此一毫轻”一句,强调微小积累亦不可轻视,既指雪之成因,亦含人生哲理。全诗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体现出苏轼在逆境中对人格操守的坚守与深沉忧思。
以上为【雪诗八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以雪为题,却不直接描摹雪景,而是通过“积雪压松竹”这一自然现象,寄寓深刻的人生哲理与士人情怀。首句“万石千钧积累成”,以夸张笔法写出雪势之巨,强调其非一日之功,暗喻灾祸或压力常由微小积累而成。次句“未应忽此一毫轻”,转折而入哲思——不可因事物初始微小而轻忽,蕴含防微杜渐之意。后两句转写松竹,“寒松瘦竹元清劲”赞其本性坚贞,然“昨夜分明闻折声”陡然一跌,刚劲之物竟亦折于积雪之下,令人震撼。这种反差强化了诗意张力,既表达对高洁之士遭厄运的痛惜,也流露出对时局压迫的无奈。全诗托物言志,含蓄深沉,体现了苏轼在贬谪生涯中对人生、命运的深刻体察。
以上为【雪诗八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:“借雪写志,语简而意远,松竹之折,实君子之忧也。”
2. 《历代诗话》引清人查慎行评:“‘万石千钧’状雪之重,‘一毫轻’反衬其渐,积微成著,理在其中。”
3. 《苏诗补注》(冯应榴):“此诗似作于黄州时期,触物兴怀,托兴松竹,自伤沦落。”
4. 《唐宋诗醇》评苏轼此类诗:“外示旷达,中含悲慨,如此篇‘闻折声’三字,无声胜有声。”
以上为【雪诗八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