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中原地区腊月已过,但春天依然显得微弱而短暂,唯有梅花最为令人怜惜。因为梅花的清雅高洁,使得牡丹也显得俗气起来;那丰腴的肌肤、柔弱的骨骼,终究无法展现出真正的妍丽。
以上为【黄州春日杂书四绝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黄州:今湖北黄冈,苏轼于元丰三年(1080年)因“乌台诗案”被贬至此,任团练副使。
2. 中州:泛指中原地区,此处代指北宋政治文化中心。
3. 腊尽:腊月结束,即农历十二月已过,进入正月。
4. 春犹浅:春天尚未真正到来,气候仍寒冷。
5. 可怜:值得怜惜,并非现代汉语中“可怜悯”之意。
6. 坐遣:正因为、由于。坐,介词,表示原因。
7. 牡丹:象征富贵繁华,在唐代尤为尊崇,常被视为“花王”。
8. 成俗物:变得庸俗平凡,失去高雅之致。
9. 丰肌:丰满的肌肤,形容牡丹花朵肥大艳丽。
10. 弱骨:柔弱的枝干或体态,暗指缺乏风骨与气节。
以上为【黄州春日杂书四绝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《黄州春日杂书四绝》中的一首,借咏梅抒怀,通过对梅花与牡丹的对比,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推崇和对世俗之美的批判。在春寒料峭之际,梅花凌寒独放,象征孤高坚贞之志;而牡丹虽艳丽富贵,却因趋时媚俗而失其真美。苏轼借此寄托自己贬谪黄州期间的孤寂心境与不随流俗的精神追求。语言简练,意蕴深远,体现了宋诗重理趣、尚风骨的特点。
以上为【黄州春日杂书四绝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七言绝句以“梅花”为核心意象,通过对比手法突出其独特地位。首句点明时节——虽已过腊月,但春意未浓,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。次句“只有梅花最可怜”,一个“只”字强化了梅花在众芳未启时的孤独与可贵,“可怜”并非哀怜,而是深切的欣赏与敬重。后两句笔锋一转,以“坐遣”引出议论:正因为梅花的清瘦傲寒、卓尔不群,反衬得牡丹虽富丽堂皇,却沦为“俗物”。所谓“丰肌弱骨不成妍”,表面说花形之美不足取,实则讽刺那些外貌华美而内无风骨之人。全诗托物言志,寓理于景,既体现苏轼对审美理想的追求,也折射出其身处逆境而不改其操的精神境界。短短四句,含蓄隽永,耐人寻味。
以上为【黄州春日杂书四绝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:“此诗以梅自况,语极清峭,贬谪中见风骨。”
2. 清·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三十七:“‘坐遣牡丹成俗物’一句最有斤两,盖东坡自负清高,不屑时趋也。”
3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:“黄州诸作,多寓襟抱。此借梅花写胸中一段孤高之气,不落咏物窠臼。”
4. 钱钟书《宋诗选注》:“苏轼常以梅竹自比,此诗谓牡丹丰艳反不如梅之瘦劲,实为士人重品格轻容色之宣言。”
以上为【黄州春日杂书四绝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