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渐渐感觉到春风中还带着料峭的寒意,采来青蒿与黄韭试着摆上春盘。遥想你远在庆州那千山叠嶂之中,暮色里云影低垂,衰草连天,大雪漫漫覆盖四野。
以上为【送范德孺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范德孺:名纯粹,字德孺,范仲淹第四子,北宋官员,曾任职西北边地。
2. 料峭寒:微寒,多形容初春的寒意。
3. 青蒿:一种野菜,可食,春季采摘,常用于“春盘”。
4. 黄韭:即韭菜,因初春嫩黄而称黄韭,亦为春盘中的时令菜。
5. 春盘:古代立春日用蔬菜、果品等装盘馈赠亲友,称“春盘”,象征迎新。
6. 庆州:唐代至宋代州名,治所在今甘肃庆阳,宋代属边防要地,临近西夏。
7. 千嶂:形容山峰众多,层峦叠嶂。
8. 暮云:傍晚时分的云彩。
9. 衰草:枯萎的草,象征荒凉萧瑟。
10. 雪漫漫:大雪纷飞、无边无际的样子,渲染寒冷孤寂的氛围。
以上为【送范德孺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诗是苏轼为送别范德孺所作,表达了对友人远赴边地的深切牵挂与思念之情。全诗以早春之景起笔,由近及远,从自身所感转至对友人处境的想象,情景交融,意境苍凉深远。前两句写诗人身处中原初春的细微感受,后两句则笔锋一转,设想友人身处西北边陲的荒寒景象,形成鲜明对比,凸显了离别的愁绪和对友人境遇的同情。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富,体现了苏轼诗歌“情真意切、自然浑成”的特点。
以上为【送范德孺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结构精巧,情感层层递进。首句“渐觉东风料峭寒”以触觉入笔,点出早春时节,东风虽至却仍带寒意,既写实又暗含人生际遇的冷暖之感。次句“青蒿黄韭试春盘”转向视觉与生活场景,描绘春盘初设、尝新迎春的习俗,洋溢着生活气息,反衬下文边地之苦。第三、四句陡然转换空间,由中原春景跳至西北边城,“遥想”二字领起,将思绪引向远方。庆州千嶂、暮云衰草、雪满乾坤,画面雄浑苍茫,充满边塞诗特有的孤寂与悲壮。诗人未言离愁而离愁自现,未言关切而言外情深。全诗不事雕琢,自然流畅,却意境深远,展现了苏轼寄情于景、以简驭繁的艺术功力。
以上为【送范德孺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:“此诗以春盘映边雪,冷暖对照,情致悠长。”
2. 清·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十六:“起二句轻秀,后二句沉郁,一转入边思,气象顿殊。”
3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:“东坡七绝,往往于不经意处见深情。此诗以家常语起,以边塞景结,愈显厚意。”
4. 钱钟书《宋诗选注》:“苏轼此作,前写春盘之乐,后想边地之寒,两相对照,友情自见,有‘共剪西窗’之温,亦有‘雪拥蓝关’之慨。”
以上为【送范德孺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