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孩童们嬉笑着看我这放翁疏狂,又向着湖岸边登上野游的舟航。
鱼市人家笼罩在斜阳余晖中,菊花绽放的时节已接近初霜。
秋山暮色里层层红叶尽染,酒旗迎风飘扬社酒散发醇香。
邻里友人请莫推辞同醉一场,客居他乡已度过十个重阳。
以上为【九月三日泛舟湖中作】的翻译。
注释
放翁:陆游自号放翁
野航:野外水路的小船
青帘:古时酒家青色招幌
社酒:秋社祭祀时酿造的酒
邻曲:邻里友人
重阳: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
十年客里:陆游自乾道六年(1170)入蜀至淳熙五年(1178)东归,恰近十年
以上为【九月三日泛舟湖中作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“狂”字为诗眼,通过童稚视角与诗人行为的反差,展现放翁特有的疏放气质。中二联以“鱼市人家”与“菊花天气”、“红树秋山”与“青帘社酒”构建四重时空意象,在工整对仗中铺陈出浙东秋日民俗画卷。尾联从眼前醉饮突转“十年客里”的时空跨越,将简单的泛舟之乐升华为对半生飘零的深沉观照,形成情感张力。
以上为【九月三日泛舟湖中作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创作于淳熙八年(1181)秋,陆游57岁闲居山阴时期。表面写泛舟之乐,实则蕴含深沉的时空感怀。“儿童随笑”的现场感与“十年客里”的历史感形成双重时间维度,红树青帘的明丽色彩与客里重阳的沧桑记忆构成情感反差。诗中“鱼市”“社酒”等民间意象,既体现诗人对浙东民俗的细致观察,又暗含其“身为野老已不嗔”的身份认同。尾联“莫辞同一醉”的劝酒言语,深藏着对飘零岁月的补偿心理,展现陆游诗中罕见的温润平和之境。
以上为【九月三日泛舟湖中作】的赏析。
辑评
清·乾隆《御选宋诗》:“颔联天然工妙,结语苍凉,放翁本色。”
清·李调元《雨村诗话》:“‘鱼市’一联,写尽浙东水乡风物。”
清·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:“前六句极写闲适,结二句忽忆前尘,章法绝妙。”
钱仲联《剑南诗稿校注》:“此诗作于淳熙八年秋,时放翁奉祠家居,诗中‘十年客里’正指乾道六年至淳熙五年期间羁旅生涯。”
以上为【九月三日泛舟湖中作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