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天刚破晓,便从井栏边取下铜瓶汲水,金属器具碰撞之声在清晨的寒气中铿锵作响,仿佛金殿之中传出清冷之音。似乎听闻人间南风吹拂,暑热渐起,太阳已升上墙东,不禁问一声:日影已移几竿了?
以上为【夫人阁四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夫人阁:宋代宫廷中专为命妇或后妃设置的居所或节日装饰性楼阁,常于端午等节令题写诗句以应景。
2. 欲晓:天将亮未亮之时,即拂晓。
3. 铜瓶下井栏:指用铜制水瓶从井中打水,古代宫廷常用铜器汲水,显其华贵。
4. 铿锽(kēng huáng):象声词,形容金属撞击发出的清脆响声。
5. 金殿:指皇宫中的殿堂,此处借指宫廷环境。
6. 发清寒:发出清冷之感,既指清晨气温低,也暗示声音在寂静寒冷中格外清晰。
7. 南风热:指南风吹来,天气转暖,夏季气息渐浓。
8. 日上墙东:太阳升起,照到东墙之上,表示时间已至上午。
9. 几竿:古代用竹竿测量日影以计时,一竿约为一时辰的几分之一,此处泛指日影移动的距离,代指时间。
10. “似闻”句:并非亲见,而是由清凉晨境联想到外界已入炎夏,体现诗人联想之妙。
以上为【夫人阁四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《夫人阁四首》之一,题为节令诗,原是端午节前后宫廷或贵族女性居所悬挂的应景之作。全诗以细腻笔触描绘清晨生活场景,通过声音(“铿锽”)、温度(“清寒”“南风热”)和光影(“日上墙东”)的变化,展现由晨至午的时间流转。诗中既有宫廷生活的静谧庄严,又暗含对人间时节更替的关切,体现了苏轼善于从日常细节中捕捉诗意的能力。语言清丽自然,意境空灵悠远,融合写实与想象,耐人寻味。
以上为【夫人阁四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以极简之笔勾勒出一幅宫廷清晨图景。首句“欲晓铜瓶下井栏”点明时间与动作,一个“下”字写出汲水之态,具动态美;次句“铿锽金殿发清寒”转而写声与感,“铿锽”摹声有力,“清寒”渲染氛围,使读者如临其境。前两句聚焦微观细节,后两句则宕开一笔,由耳畔之声联想到“人世南风热”,空间由宫内延展至人间,视角开阔。结句“日上墙东问几竿”以设问收束,看似寻常一问,实则蕴含时光流转、节候变迁之思。全诗动静结合,虚实相生,寓情于景,不着痕迹地传达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与生命节奏的体察。虽为应制之作,却毫无雕饰之弊,足见苏轼驾驭题材之高妙。
以上为【夫人阁四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评:“此诗写景入微,语带清凉,而意涉炎燠,阴阳交泰之象隐然可见。”
2. 清·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十六引冯舒语:“‘铿锽’二字奇警,非苏公不能下。‘似闻’二字,空中传神,妙在若有若无之间。”
3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评曰:“苏诗往往于闲处见工,此首尤得静中生意。‘日上墙东问几竿’,信手拈来,便是佳境。”
4. 王文诰《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》卷二十七按:“夫人阁诗皆应节之作,然公能以寻常事写出不寻常韵致,此其所以超绝也。”
以上为【夫人阁四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