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宫门之上悬挂着清冷的月光,尚未催促百官上朝;皇宫内苑清风和畅,玉漏声缓缓流淌,显得格外宁静安闲。崇庆宫清晨早朝时,银烛闪烁,群臣佩玉环佩之声隐约回荡在五彩祥云之间。
以上为【皇太妃阁五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皇太妃阁:宋代宫廷中为皇太妃所设的居所或举行礼仪之处,此处可能指节令或节日时献诗的场所。
2. 九门:古代天子宫廷有九重门,泛指皇宫深邃的门户,象征皇权的威严与森严的等级制度。
3. 挂月:月亮悬挂在宫门之上,形容夜色未退、清晨将至的景象。
4. 未催班:尚未击鼓催促百官入朝。古代上朝前有“催班”制度,以鼓声或钟声召集官员。
5. 清禁:指皇宫禁地,因宫禁肃穆清净,故称“清禁”。
6. 玉漏:古代计时器,以铜壶滴漏,饰以玉,称“玉漏”,代指时间的缓慢流逝。
7. 崇庆:宋徽宗生母朱太妃曾居崇庆宫,后成为皇太妃居所的代称,此处指皇太妃所在宫殿。
8. 银烛:明亮如银的蜡烛,形容早朝时灯火通明,亦显庄重。
9. 佩环:古代官员佩戴的玉佩,行走时相互碰撞发出清脆之声,象征礼仪有序。
10. 五云:五色祥云,古人认为帝王居所有五彩云气环绕,象征吉祥与天命所归。
以上为【皇太妃阁五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所作《皇太妃阁五首》之一,描绘宫廷清晨景象,展现皇家庄严与清幽并存的氛围。全诗语言典雅,意境高华,通过“九门”“清禁”“玉漏”“佩环”等意象,勾勒出宫廷生活的秩序与肃穆。诗人以细腻笔触捕捉晨光未明、朝会将启的静谧时刻,寓动于静,于无声处传神,体现了宋代宫廷诗特有的庄重与含蓄之美。虽为应制之作,却无堆砌之弊,自有清逸之气。
以上为【皇太妃阁五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以宫廷清晨为背景,通过视觉(挂月、银烛)、听觉(佩环声)、时间(玉漏闲)等多感官描写,营造出一种既庄严又宁静的氛围。首句“九门挂月未催班”点明时间尚早,宫门犹在夜色笼罩之中,百官未集,万籁俱寂,却已暗伏即将开始的朝仪。次句“清禁风和玉漏闲”进一步渲染宫中清幽安详之境,“闲”字尤为精妙,既写玉漏节奏舒缓,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从容与超然。后两句转入动态描写,“崇庆早朝银烛下”点明地点与事件,银烛辉映,光影交错,画面感极强。结句“佩环声在五云间”则将现实之声升华为仙境之音,使朝会场面带上神圣色彩,余韵悠长。全诗对仗工整,用典自然,意境空灵,体现了苏轼在应制诗中仍不失文人风骨的艺术追求。
以上为【皇太妃阁五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评:“此诗气象雍容,语不雕琢而自工,得宫廷诗之正声。”
2. 清·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十六引冯舒语:“‘玉漏闲’三字最妙,写出清静境界,非身历其境者不能道。”
3. 清·查慎行《初白庵诗评》卷五:“苏公应制诸作,多有矜重之气,此首独见冲和,佩环声落五云,真有仙韶之致。”
4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:“苏集中此类诗不多,然此首清丽可诵,不落俗套,足见才大能举。”
以上为【皇太妃阁五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