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散木因不材而得以保全自身,枝干盘曲交错,仿佛相互缠绕。
不必再提那能鸣叫的大雁,重要的是能在天地间安然度过一生。
以上为【题过所画枯木竹石三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题过所画枯木竹石三首:题写于自己所绘枯木竹石图上的组诗,共三首。
2. 散木:指不成材的树木,典出《庄子·人间世》,比喻因无用而得以保全之人。
3. 支离:形容形体不全或扭曲,亦含超脱常规之意。
4. 得自全:得以自我保全,免于灾祸。
5. 交柯:交错的枝干。柯,树枝。
6. 蚩蟉(yòu liú):同“蚴蟉”,形容枝条盘曲缠绕之状。
7. 不须更说:不必再说,无需强调。
8. 能鸣雁:会鸣叫的大雁,象征有才可用之人,常被猎人捕杀,喻有才者易招祸。
9. 要以:关键在于,重在。
10. 空中得尽年:在广阔的天地间安然度过一生。“空中”指自然、虚空之境,寓意超然物外。
以上为【题过所画枯木竹石三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《题过所画枯木竹石三首》之一,借描绘枯木竹石之景,抒写人生哲理。诗人以“散木”自喻,取意于《庄子·人间世》中“散木”因其无用而免于砍伐、得以终其天年的典故,表达超脱世俗功利、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。后两句进一步深化主题,强调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声名或功用(如“能鸣雁”),而在于内在的自在与从容,在于“空中得尽年”的自然与安宁。全诗语言简淡,意境深远,体现了苏轼晚年历经宦海沉浮后对生命本质的深刻体悟。
以上为【题过所画枯木竹石三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以简练笔法勾勒出一幅枯木竹石图的意象,实则寄托深远的人生哲思。首句“散木支离得自全”化用《庄子》典故,既写树木形态之畸零,又暗喻诗人自身在仕途风波中因“不合时宜”反得保全的命运。次句“交柯蚴蟉欲相缠”转写画面动态之美,枝干虬曲纠缠,似有生命力在静默中涌动,赋予枯木以精神张力。后两句由物及人,以“不须更说能鸣雁”否定世俗对才能与名声的追逐,指出真正可贵的是“空中得尽年”——在无拘无束的自然状态中安度余生。这种思想源于道家顺应自然、全性保真的理念,也反映了苏轼贬谪后期趋于淡泊的心境。全诗融画意、哲理于一体,语浅意深,耐人回味。
以上为【题过所画枯木竹石三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:“此诗托物言志,借枯木自况,见出处之大节。”
2. 清·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四十三:“‘散木’一联,写物态如生;后二语寓意深远,非徒作画题也。”
3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:“东坡此等诗,皆从胸中流出,不假雕饰而意味悠长。”
4. 钱钟书《谈艺录》:“苏诗善以老庄寓言入诗,如‘散木支离’之比,浑然无迹,而寄慨甚深。”
以上为【题过所画枯木竹石三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