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半醉半醒之间我向诸位黎族乡人询问归路,四周竹根横生、藤蔓缠绕,每走一步都感到迷茫。只好沿着牛粪的踪迹寻找回家的方向,我的住所在牛栏以西再往西的地方。
以上为【被酒独行,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,三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被酒:带着酒意,酒后。
2. 独行:独自行走。
3. 子云、威徽、先觉:皆为黎族人家的名字或称号,具体生平无考,应为苏轼在儋州交往的当地居民。
4. 黎:指海南岛的黎族人民。
5. 三首:指组诗共三首,此为其一。
6. 牛矢:牛粪。“矢”通“屎”。
7. 西复西:反复强调方向,表示住所偏远。
8. 竹刺藤梢:指热带地区茂密的竹林和藤蔓植物,行走困难。
9. 问诸黎:向各位黎族乡人打听道路。
10. 步步迷:每走一步都迷失方向,形容地形复杂、路径难辨。
以上为【被酒独行,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,三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是苏轼贬居海南儋州期间所作,记述一次酒后独行探访当地黎族人家的经历。全诗语言质朴自然,充满生活气息,既表现了诗人身处边远之地的困顿与迷惘,又流露出随遇而安、与民同乐的豁达胸襟。通过“牛矢”这一极富乡土特色的意象,真实再现了当时黎地的生活环境,也体现了苏轼深入民间、不避俚俗的文人风度。整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,寓深情于平淡之中,是其晚年诗风趋于简淡深远的代表作之一。
以上为【被酒独行,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,三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岭南边地的生活图景。首句“半醒半醉问诸黎”,既写出诗人酒后的恍惚状态,也暗示其与黎民相处融洽,可以随意出入其家舍。次句“竹刺藤梢步步迷”,生动描绘出热带山林植被繁密、路径难寻的实景,也隐喻人生仕途之迷茫。后两句“但寻牛矢觅归路,家在牛栏西复西”,看似诙谐俚俗,实则意味深长——诗人已不再执着于中原文化的精致体面,而是融入当地生活,以最原始的方式辨别方向。这种“俯身接地气”的姿态,正是苏轼在逆境中保持精神自由的体现。全诗无雕琢之痕,却情感真挚,意境深远,展现了苏轼晚年“平淡中见奇崛”的艺术境界。
以上为【被酒独行,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,三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》:“东坡居儋,诗益清淡,如‘但寻牛矢觅归路’,俚语入诗而不失风雅,真大家手笔。”
2. 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四十三引冯舒语:“极琐屑事,说得宛转有情,坡公胸次洒落,故触处成趣。”
3. 钱钟书《宋诗选注》:“用最粗俗的‘牛矢’来指示归途,不但没有降低诗的格调,反而加强了真实感和亲切感,正是苏轼能化腐朽为神奇之处。”
4. 曾季貍《艇斋诗话》:“东坡在海外诗,多凄怆,此独闲适,可见其随缘自适之心。”
5. 清代汪师韩《苏诗选评笺释》:“信手拈来,皆成妙谛。‘西复西’三字,写出天涯沦落、屋舍偏僻之状,不言愁而愁自见。”
以上为【被酒独行,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,三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