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筑屋隐居真该效法伯夷的操守,修建坟墓仍应靠近要离的坟茔。
来自敌国的药材纵然灵验又有何用?出自胡奴的稻米宁可饿死也不烹煮。
世人纷纷落井下石惊叹世风浇薄,知音断绝寂寥无声可叹我已衰老。
姑且举杯饮酒权作寻春之计,又见东风浩荡春天来临的时节。
以上为【感兴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伯夷:商末孤竹君长子,不食周粟而亡
2. 要离:春秋刺客,为刺庆忌自断手足伏剑而死
3. 贼境:指金人占领的北方
4. 胡奴:对金人的蔑称
5. 下石:落井下石,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“落陷阱不一引手救,反挤之,又下石焉”
6. 绝弦:伯牙绝弦典故,喻知音断绝
7. 吾衰:化用李白《秋浦歌》“白发三千丈,缘愁似个长”
8. 寻春计:借酒寻春排遣愁绪
9. 东风浩荡:暗喻时局变化
10. 感兴:因物感怀而作
以上为【感兴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夷齐守节与要离殉义的历史典故开篇,确立全诗坚守气节的精神基调。中二联通过“药来贼境”“米出胡奴”的决绝态度,与“下石纷纷”“绝弦寂寂”的世态炎凉形成强烈对照,尾联在“东风浩荡”的春景中反衬烈士暮年的悲凉,展现陆游晚期诗歌特有的沉郁与倔强并存的审美特质。
以上为【感兴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作于开禧北伐前夕(1206年左右),凝聚着陆游晚年最深沉的家国情怀。首联用典精严,“筑室待伯夷”表明守节之志如夷齐不渝,“起坟近要离”则显示殉道决心与侠士同归,两个死亡意象的叠用营造出悲壮氛围。颔联“药来贼境”“米出胡奴”以生活细节展现民族气节,其决绝姿态较之陶潜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更多血性锋芒。颈联转写现实困境,“下石纷纷”暗指韩侂胄集团对旧党的打压,“绝弦寂寂”则感慨同道零落,与鲍照“弃置罢官去”同样充满孤愤。尾联“东风浩荡”的春景与“一尊寻春”的强自宽慰,在希望与绝望间形成巨大张力,其沉痛程度远超杜甫“潦倒新停浊酒杯”的慨叹,堪称南宋爱国诗歌的绝响。
以上为【感兴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刘辰翁《须溪评点陆游诗》:“放翁《感兴》‘药来贼境’‘米出胡奴’联,节义之言出于肺腑,可泣鬼神。”
2. 方回《瀛奎律髓》:“此诗全篇沉郁,‘下石纷纷’二句道尽末世人情。”
3. 陈訏《宋十五家诗选》:“务观七律至晚年愈拙愈工,‘一尊且作寻春计’似达实悲。”
4. 潘德舆《养一斋诗话》:“放翁‘筑室真须待伯夷’起句,与文山《正气歌》‘天地有正气’同一机杼。”
以上为【感兴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