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洗尽脂粉铅华,显露出如雪般洁白的肌肤,要以这真实的颜色与初生的枝条争艳。
梅花中心如檀香般红润,仿佛已吐出龙涎般的芬芳;其玉一般的面颊娇美动人,根本无需用名贵的獭髓来医治或修饰。
以上为【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杨公济:宋代文人,与苏轼有唱和往来,具体事迹不详。
2. 梅花十绝:指一组共十首咏梅的七言绝句。
3. 铅华:古代女子化妆用的粉,此处泛指人工修饰、脂粉妆饰。
4. 雪肌:形容梅花花瓣洁白如雪。
5. 真色:真实的颜色,指梅花未经修饰的自然之美。
6. 斗生枝:与新生的枝条争艳。“斗”有比美之意。
7. 檀心:指梅花花心呈深红色,形如檀香木之心。
8. 龙涎:即龙涎香,极为名贵的香料,此处形容梅花香气高贵浓郁。
9. 玉颊:形容梅花花瓣如玉般光洁柔润。
10. 獭髓:传说中水獭骨髓可疗伤美容,古人认为能修复肌肤瑕疵,此处喻指名贵修容之物。
以上为【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和杨公济咏梅之作中的十首绝句之一,集中体现了苏轼对梅花高洁之美的赞颂。全诗以拟人手法描绘梅花脱俗之姿,强调其天然真色、不假雕饰之美。前两句突出梅花“去粉饰而见本真”的特质,后两句则通过“檀心”“玉颊”等意象进一步刻画其内在风韵与外在清丽。诗人借梅花寄托人格理想——不靠外物装饰,而以内在品格取胜。语言精炼,比喻新颖,意境清雅,充分展现了宋人咏物诗“托物言志”的典型风格。
以上为【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诗以高度凝练的语言赞美了梅花天然去雕饰的美。首句“洗尽铅华见雪肌”,化用美人卸妆之喻,将梅花比作洗净脂粉后更显清丽的女子,突出其素净高雅的本质。次句“要将真色斗生枝”,赋予梅花主动争春的意志,表现其生命力与自信。“斗”字极具张力,使静态之花有了动态之美。第三句“檀心已作龙涎吐”,从视觉转入嗅觉,“檀心”写形,“龙涎”写香,极言其内蕴之华贵。末句“玉颊何劳獭髓医”,反用典故,强调梅花之美无须修补,天成自足。全篇运用多重比喻与拟人,层次分明地展现梅花形、色、香、神之美,寄寓了诗人崇尚自然、追求本真的审美理想。结构上对仗工整,音韵流畅,是典型的宋代咏物佳作。
以上为【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苏轼诗集》(中华书局版)卷二十七注:“此组诗作于元祐年间,时轼在京师与友人唱和颇多,咏梅之作皆托兴深远。”
2. 清·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引查慎行语:“‘洗尽铅华’一联,写梅得其神理,非徒模其形者。”
3. 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》卷五十八:“东坡咏梅,多取其清逸孤高之致,此诗‘檀心’‘玉颊’之句,虽涉藻饰,然以贵香珍髓为喻,愈见其不可亵近。”
4. 近人陈寅恪《元白诗笺证稿》附论中提及:“宋人咏物,重寄托,东坡此辈绝句,实开南宋托物言志之风。”
5. 当代学者王水照《苏轼选集》评曰:“此诗巧用美人意象而不落俗套,‘何劳獭髓医’一句尤见傲岸之气,暗含士人不依外物、守持本真的精神追求。”
以上为【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