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从尘世之外回望尘世之中,只见无数楼台笼罩在朦胧的烟雨里。山水映照着行人,令人迷失方向,分不清东西南北;唯有远处那一座孤独的塔,还能辨认出西与东。
以上为【《虔州八境图》八首,并引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虔州:今江西省赣州市,宋代属江南西路。
2. 八境图:指虔州知州孔宗翰所绘《八境图》,描绘赣州城周围八处胜景。
3. 尘外:尘世之外,佛教用语,指超脱世俗的境界。
4. 尘中:尘世之中,指人间繁华纷扰之地。
5. 无限楼台:形容城市建筑众多,景象繁华。
6. 烟雨蒙:细雨迷蒙,烟雾缭绕,景色模糊不清。
7. 山水照人:山水倒影映照行人,亦可引申为自然对人的反观。
8. 迷向背:分不清方向,前后左右难辨,喻人生迷途。
9. 孤塔:孤立的佛塔或瞭望塔,具有标志性作用。
10. 认西东:辨别方位,象征在混乱中寻求方向与真理。
以上为【《虔州八境图》八首,并引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《虔州八境图》组诗中的一首,借观画抒怀,以超然物外的视角审视人间繁华与迷离。诗人由“尘外”观“尘中”,不仅构成空间上的对比,更蕴含哲理意味:置身事外方能看清世相纷繁。烟雨楼台象征世俗的迷蒙与虚幻,而“孤塔”则成为混乱中的精神坐标,暗示人在迷茫中对方向与信念的追寻。全诗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融合写景、哲思与人生感悟,体现了苏轼融通儒释道的思想境界。
以上为【《虔州八境图》八首,并引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以极简笔法勾勒出一幅烟雨楼台、山水迷离的画面,却蕴含深刻哲理。首句“却从尘外望尘中”即定下超然基调,仿佛诗人立于高处或心灵出离尘俗,冷眼观世。这种视角使繁华都市显得朦胧而虚幻,暗含对功名利禄的疏离感。次句“无限楼台烟雨蒙”进一步渲染尘世之迷离,楼台虽多,却被烟雨遮蔽,象征人事纷繁却终归渺茫。第三句“山水照人迷向背”巧妙地将自然拟人化,山水本应清明,却反而使人迷失,折射出人心之惑。末句“只寻孤塔认西东”陡然转折,孤塔作为唯一清晰的坐标,既是实景,更是精神寄托——在万般迷惑中,唯有坚定的信仰或内心的灯塔才能指引方向。全诗寓哲理于景物,含蓄隽永,展现了苏轼“外儒内禅”的思想特质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。
以上为【《虔州八境图》八首,并引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苏轼诗集》(中华书局版)按语:“此诗借画境抒超世之怀,‘尘外’‘尘中’之对照,显其出入红尘而不染之意。”
2. 清·纪昀评《苏文忠公诗集》:“语极清旷,有出尘之致。‘孤塔’一句,乃全篇点睛,于混沌中立定脚跟。”
3. 近人陈寅恪在《元白诗笺证稿》中提及苏轼此类题画诗时指出:“东坡善以禅理入诗,此作尤见其观物超然之态。”
4. 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·后集》卷三十七引《西清诗话》:“东坡题八境图,寄意深远,非徒模山范水者比。”
5. 当代学者王水照《苏轼选集》评曰:“此诗以空间错位写心境超越,‘孤塔’意象具象征意义,体现苏轼在困顿中持守精神独立的一贯立场。”
以上为【《虔州八境图》八首,并引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