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比不上梨花花瓣的柔嫩,也应惭愧于梅花花萼的鲜红。西园中盛开着千层万叠的花朵,色彩淡雅宁静,姿态纤细而丰美。
以上为【次韵子由岐下诗,并引其一北亭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次韵:按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次序来和诗,是古代文人唱和的一种方式。
2. 子由:苏轼之弟苏辙,字子由,同为北宋著名文学家。
3. 岐下:指凤翔府(今陕西宝鸡一带),苏轼早年曾任凤翔签判,苏辙亦有诗作于此。
4. 北亭:诗中所咏之亭,位于岐下官舍或园林中,为观赏花卉之所。
5. 梨英:梨花。英,花朵。
6. 软:指花瓣柔嫩、轻盈的质感。
7. 梅萼:梅花的花萼,常呈红色,衬托白梅更显艳丽。
8. 西园:泛指园林,此处可能实指岐下官署或私园中的花园。
9. 千叶:形容花朵重瓣繁多,层次丰富。“千叶桃”“千叶梅”等为古代园艺品种。
10. 淡伫更纤秾:伫,通“伫”,静立之意;淡伫,清雅静美的姿态;纤秾,纤细与丰腴兼具,形容花姿既 slender 又饱满,出自韩愈《送李愿归盘谷序》“浓不短,纤不长”。
以上为【次韵子由岐下诗,并引其一北亭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次韵其弟苏辙(子由)所作《岐下诗》之一,题为“北亭”。诗中通过对比梨花与梅花,表达对眼前花卉清雅之美的欣赏。诗人以谦抑之笔,言此花虽不及梨花之柔、梅花之艳,却自有其淡静纤秾的独特风姿。全诗语言简练,意境清幽,体现了苏轼在贬谪生活中寄情自然、超然物外的情怀,亦展现其善于从平凡景物中发现美感的艺术眼光。
以上为【次韵子由岐下诗,并引其一北亭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五言绝句看似平淡,实则意蕴深远。首句“不及梨英软”,以退为进,表面自谦此花不如梨花柔美,实则引出后文对其独特气质的赞美。次句“应惭梅萼红”,再作比较,进一步铺垫——即便在色彩上不及梅花鲜艳,亦无损其内在风韵。后两句笔锋一转,描绘西园中盛开的重瓣之花,“千叶”极言其繁盛,“淡伫更纤秾”则精准捕捉其清丽脱俗、柔而不弱、丰而不俗的审美特质。
此诗体现出苏轼典型的审美取向:不尚浓艳,而重神韵;不贵外饰,而求内美。在与弟弟的唱和中,既有文人之间的雅趣,也流露出兄弟间情感的默契。同时,“北亭”作为地理与情感的交汇点,使自然之景与人生境遇相融,展现出苏轼在仕途起伏中仍能保持旷达心境的精神境界。
以上为【次韵子由岐下诗,并引其一北亭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苏轼诗集》(中华书局版)卷三:“此诗为熙宁七年(1074)知密州前后追忆岐下旧事之作,时子由有《岐下诗》十二首,东坡次其韵。”
2. 清·纪昀《苏文忠公诗集辑注》评:“语极冲淡,而意味悠长。不言美而美自见,正是咏物妙境。”
3. 近人陈迩冬《苏轼诗选》云:“借花写意,淡中见浓。‘淡伫更纤秾’一句,兼得风神与形貌,可作东坡写景语之代表。”
4. 王水照《苏轼选集》指出:“此诗反映苏轼早期诗歌风格,已具含蓄隽永之致,于平易中见深厚。”
以上为【次韵子由岐下诗,并引其一北亭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