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虚白堂前那株合抱粗的紫薇花,在秋风吹拂、夕阳映照下影子斜斜地铺展着。
此地花开花落,阅尽人间往来之人不知多少,万物变化无穷无尽,而人生却有期限。
以上为【次韵钱穆父紫薇花二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次韵:按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次序唱和作诗。
2. 钱穆父:即钱勰,字穆父,北宋官员,与苏轼交好,善诗文。
3. 虚白堂:堂名,具体地点不详,可能为某官署或私宅中的厅堂,“虚白”取自《庄子·人间世》“虚室生白”,象征心境空明。
4. 合抱花:形容树干粗大,需两人合抱,极言紫薇树之古老。
5. 秋风落叶:一作“秋风落日”,描绘萧瑟黄昏景象,渲染时光流逝之感。
6. 照横斜:阳光斜照,树影倾斜,既写实景,亦寓人生迟暮之意。
7. 阅人:经历、见过的人。
8. 物化:万物的变化,出自《庄子·齐物论》“万物皆化”。
9. 无涯:没有边际,指自然界变化无穷。
10. 生有涯:生命有限,语出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。”
以上为【次韵钱穆父紫薇花二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苏轼此诗为次韵钱穆父所作《紫薇花》二首之一,借紫薇花这一意象抒发对人生短暂与自然永恒的哲思。诗中“虚白堂”点明地点,营造出清寂空灵之境;“合抱花”写出紫薇树之古老苍劲,暗喻时间积淀。“秋风落日照横斜”一句,景中有情,光影交错间流露出迟暮之感。后两句由物及人,从具体景物升华至生命哲理:“阅人此地知多少”感慨人事更迭,“物化无涯生有涯”则直承庄子“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”之意,表达面对无限时空时个体生命的渺小与无奈。全诗语言简淡,意境深远,体现了苏轼融儒释道于一体的人生观照。
以上为【次韵钱穆父紫薇花二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以紫薇花为题,实则托物言志,通过描写堂前古树在秋日余晖中的静谧姿态,引出对人生短暂与宇宙永恒的深刻思索。首句“虚白堂前合抱花”以空间定位带出主体意象,“合抱”二字不仅状其形,更暗示其历经岁月沧桑。次句“秋风落日照横斜”融情入景,秋风萧瑟、落日西沉,光影斑驳,构成一幅极具时间感的画面,预示繁华将尽。第三句“阅人此地知多少”笔锋一转,赋予紫薇以见证者身份,它静立于此,看尽人世浮沉、宦海变迁。结句“物化无涯生有涯”升华主题,将个体生命置于浩瀚时空之中,凸显人生的有限与自然的无限之间的张力。此句化用《庄子》典故,却不露痕迹,体现出苏轼深厚的哲学修养与超然的人生态度。全诗结构严谨,由景入情,由情入理,语言质朴而意蕴悠长,是典型的宋诗理趣之作。
以上为【次韵钱穆父紫薇花二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苏诗补注》卷十五引查慎行曰:“‘阅人此地知多少’,语似平易,而感慨系之,盖历仕多年,触目兴怀,非一时偶感也。”
2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评云:“次韵之作,贵在翻新出奇,此诗不袭原意,独抒哲思,于寻常景中见千古之悲,可谓善于用韵矣。”
3. 清·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三十七评此诗:“语浅意深,得风人之致。‘物化无涯生有涯’十字,足当一篇《养生主》读。”
4. 《历代诗话》引吴乔语:“东坡七绝,多率然而成,然每于不经意处透出彻悟之机,如此诗末二句,便是禅理诗化。”
5. 近人陈寅恪《元白诗笺证稿》虽未直接评论此诗,但指出:“宋代诗人好以老庄解人生,东坡尤擅融化庄语入诗,自然无迹。”可为此诗提供思想背景支持。
以上为【次韵钱穆父紫薇花二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