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再次见到钱塘江上波涛涌起,明月如玉轮般升起,烦劳你多留些时日,继续驻留在浙江的春天里。近年来我一直被维摩病所困扰,可笑的是,我们这两位分居东西的老友,都已年迈体衰。
以上为【和钱四寄其弟和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和钱四:此题疑有误。据诗意及苏轼生平,当为“和子由”或“寄子由”,“钱四”或为传抄讹误。
2. 再见涛头涌玉轮:指重见钱塘江潮水汹涌,明月升起之景。玉轮,比喻皎洁的月亮。
3. 烦君久驻浙江春:请你多留在这浙江的春光之中。浙江,即钱塘江。此句或为劝弟多享江南之乐。
4. 年来总作维摩病:近年来一直患病。维摩病,典出《维摩诘经》,维摩诘居士示疾说法,后世用“维摩病”指高士带病而仍具智慧与风度的病态。
5. 堪笑东西二老人:可笑我们这两个分居东西的老兄弟。东西,指苏轼与苏辙晚年各自贬谪于不同方向,苏轼在南(如惠州、儋州),苏辙在西(如筠州、许州等)。
6. 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,一生诗文唱和频繁,此诗应作于晚年贬谪期间。
7. 浙江春:指钱塘江流域的春景,亦象征美好安宁的生活环境。
8. “涌玉轮”既写月出江上之景,亦隐喻时光流转,人生易老。
9. “堪笑”并非真笑,而是苦笑,表现了对命运无奈的豁达态度。
10. 全诗风格冲淡自然,体现了苏轼晚年诗风趋于平和、内敛的特点。
以上为【和钱四寄其弟和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寄赠其弟苏辙(字子由)之作,题中“和钱四”或为传写之误,实应为“和子由”或“寄子由”。诗中借景抒情,以钱塘江潮与明月起兴,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。第二句“烦君久驻浙江春”语气温婉,似劝慰对方多留江南美景之地,实则暗含自己无法共处的遗憾。后两句转而自叹年老多病,借用维摩诘居士典故,既显旷达,又含无奈。“东西二老人”指兄弟二人一居东、一居西,虽心念彼此,却难相聚,令人唏嘘。全诗语言简淡,情感深沉,在平淡中见真挚,是苏轼晚年手足情深的真切写照。
以上为【和钱四寄其弟和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承载深厚的情感。开篇“再见涛头涌玉轮”气象开阔,描绘钱塘江潮与明月交辉之景,既点明地点,又渲染出清寂悠远的意境。次句“烦君久驻浙江春”语气亲切,表面是劝弟留住江南春色,实则流露出自己无法共享此景的遗憾,含蓄而深情。第三句转入自身境况,“维摩病”三字用典精妙,既说明身体多病,又暗示精神不屈,具有一种超然物外的哲思意味。结句“堪笑东西二老人”看似轻松调侃,实则饱含辛酸——兄弟二人皆年迈体衰,天各一方,唯余诗书往来。一个“笑”字,道尽人生苍凉。全诗融写景、叙事、抒情于一体,语言质朴而意蕴深远,充分展现了苏轼晚年诗歌“绚烂归于平淡”的艺术境界。
以上为【和钱四寄其弟和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诗钞》:“语淡而情浓,晚岁思弟之作,愈见真挚。”
2. 清·纪昀《苏文忠公诗集辑注》:“‘维摩病’用得不着痕迹,自怜自嘲,兼而有之。‘东西二老人’五字,凄然欲绝。”
3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:“东坡晚年诗,渐入渊永。此篇情景交融,语若不经意,而兄弟离索之感,溢于言外。”
4. 钱钟书《宋诗选注》:“苏轼寄子由诸诗,往往于闲谈中见骨肉情深。此诗以景起,以病承,以笑结,三层转折,哀而不伤。”
以上为【和钱四寄其弟和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