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年迈的诗人行囊空空,连一张纸也不曾留下,此前却曾将上百张纸视若百金般珍重收藏。
我知道你也已厌倦了呕心沥血的创作之苦,那就分给我一些来自江南的澄心纸吧,也分担我心头几斛的忧愁。
以上为【次韵宋肇惠澄心纸二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次韵:按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次序来和诗,是古代诗歌唱和的一种方式。
2. 宋肇:北宋文人,生平事迹不详,曾与苏轼有诗文往来。
3. 诗老:指年高而擅诗的文人,此处或为自指,亦可泛指文人。
4. 囊空一不留:行囊空空,连一张纸都没有剩下,形容清贫或慷慨赠人。
5. 百番曾作百金收:每一张纸都曾被当作价值百金之物来珍藏。“番”即“张”。
6. 雕肝肾:比喻写作呕心沥血,极言创作之艰辛。
7. 分我江南数斛愁:“分我”意为“与我分享”,“愁”借澄心纸承载,化抽象为具体,“斛”是古代量器,十斗为一斛,此处极言愁绪之多。
8. 澄心纸:南唐时期著名的高级宣纸,产于徽州,质地细腻,光洁如玉,为文人所珍爱。
9. 江南:澄心纸原产于江南地区,故称“江南纸”。
10. 数斛愁:夸张手法,将忧愁具象化为可计量之物,体现苏轼特有的幽默与深情。
以上为【次韵宋肇惠澄心纸二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诗是苏轼次韵宋肇所作《惠澄心纸二首》之一,通过“澄心纸”这一文房雅物,抒发了文人之间惺惺相惜的情感。诗中既有对纸张珍贵的感慨,也流露出创作之艰辛与精神负担之沉重。苏轼以“雕肝肾”形容写作之苦,又以“数斛愁”夸张表达内心郁结,语言诙谐而意味深长。全诗在轻松调侃的语调中,寄托了深厚的友情与共情,体现了宋代文人以物寄情、以诗会友的文化风尚。
以上为【次韵宋肇惠澄心纸二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虽为酬答之作,却情感真挚,意趣盎然。首句“囊空一不留”看似平淡,实则暗含清贫自守或慷慨赠人的品格;次句“百番曾作百金收”形成强烈对比,凸显澄心纸之珍贵,也反映文人对书写材料的珍视。后两句笔锋一转,由物及情,从纸说到创作之苦——“雕肝肾”三字力透纸背,道尽文人笔耕之辛劳。末句尤为精妙,“分我江南数斛愁”既呼应前文赠纸之事,又将“愁”拟物化,仿佛愁绪可随纸传递,既风趣又沉痛,展现了苏轼“嬉笑怒骂皆成文章”的艺术风格。全诗语言简练,用典自然,情感层层递进,在应酬诗中别具一格。
以上为【次韵宋肇惠澄心纸二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苏轼诗集》(中华书局版)按语:“此诗以纸为媒,写文人交谊与创作甘苦,语带诙谐而情致深婉。”
2. 清·纪昀《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》评:“‘雕肝肾’三字,状文士苦吟之态入骨;‘数斛愁’则以虚为实,东坡特有之妙笔。”
3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:“东坡和作,往往于轻快中见深情,此诗‘分愁’之语,看似戏谑,实含无限同感。”
以上为【次韵宋肇惠澄心纸二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