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青翠的李树错落有致,禽鸟自然飞来栖息;清雅真实的树种,乃是王羲之亲手所栽。深红浅紫的花朵争相开放,雪白与鹅黄的花色也同样竞相争艳。
以上为【次荆公韵四绝其四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次荆公韵:依照王安石(封荆国公,世称荆公)原诗的韵脚和诗题次序作诗唱和。
2. 青李:指青翠的李树,亦可能暗用典故,魏晋时文人常植青李于庭,象征清雅。
3. 扶疏:枝叶茂盛、高低错落的样子。
4. 禽自来:禽鸟自然飞来,形容环境清幽,生态和谐。
5. 清真逸少:指王羲之,字逸少,东晋书法家,被尊为“书圣”。“清真”形容其品格清雅纯正。
6. 手亲栽:亲自栽种,强调高人雅士亲手营造的精神家园。
7. 深红浅紫:泛指各种颜色的花卉,描绘繁花似锦之景。
8. 从争发:纷纷争相开放。
9. 鹅黄:嫩黄色,多用于形容初春新花或嫩叶的颜色。
10. 雪白鹅黄也斗开:连素净的白色与娇嫩的黄色花朵也在竞相绽放,“斗”字突出生机与竞争之美。
以上为【次荆公韵四绝其四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和王安石(荆公)诗韵之作,属“次韵”诗中的第四首。全诗借咏庭院花木之盛景,暗寓文人雅趣与精神追求。表面上写园林景致,实则通过“逸少手亲栽”等句,将自然之美与书法艺术、高洁人格相联系,表达对清雅生活的向往。色彩纷呈的花卉争奇斗艳,既展现生机盎然之象,也隐喻文化百家中各展其长的繁荣局面。在与王安石的唱和中,苏轼以冲和之笔,含蓄传达出不同于荆公刚烈改革风格的温润审美与包容胸襟。
以上为【次荆公韵四绝其四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虽为和韵之作,却自成意境。前两句由景入典,以“青李扶疏”起笔,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园林图景,禽鸟自来,更显环境之清幽无扰。继而点出“清真逸少手亲栽”,巧妙地将现实景物与历史人物王羲之相联系,赋予树木以文化意蕴——这些不只是普通的植物,而是高洁人格与艺术精神的象征。后两句转写百花齐放,“深红浅紫”与“雪白鹅黄”形成鲜明的色彩对照,视觉层次丰富。“争发”“斗开”二词极富动感,不仅写出春光烂漫、万物竞发的自然活力,也可能暗喻文坛百家争鸣、才士辈出的盛况。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,意象典雅,结构紧凑,在有限篇幅中融合了自然美、人文美与哲思美,体现了苏轼融通儒道、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。
以上为【次荆公韵四绝其四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苏轼诗集》(中华书局版)按语:“此诗借咏物以寄意,不独模写景物,实有和而不同之意存焉。”
2. 清·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三十七引冯舒语:“‘手亲栽’三字,著力在传承与亲践,非徒夸饰也。”
3. 清·查慎行《补注东坡编年诗》评此诗:“色泽粲然,而气格清越,盖和荆公而不忘自立门户者。”
4. 近人陈寅恪《元白诗笺证稿》虽未直接评此诗,但指出:“宋代次韵之风大盛,苏王唱和尤见文人风骨之异同。”可为此诗背景之佐证。
以上为【次荆公韵四绝其四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