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晚年视力虽衰却仍能看清事物,身体多病,但鬓发尚未花白。特意将窗户擦得明亮,用小字书写文章;又开辟幽静的房间,修炼丹砂以求养生。
以上为【南堂五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南堂:位于黄州临皋亭的一处居所,苏轼贬谪黄州时所居之地。
2. 暮年:晚年,指苏轼经历乌台诗案被贬后的人生阶段。
3. 眼力嗟犹在:感叹自己的视力尚好。“嗟”为感叹词。
4. 颠毛:头顶的头发,引申为年老之征。
5. 未华:未变白,即尚未衰老至发白的程度。
6. 故作明窗:特意把窗户弄得明亮,以便阅读或写字。
7. 书小字:写细小的文字,说明视力尚佳且用心细致。
8. 更开幽室:另外开辟一间幽静的房子。
9. 养丹砂:指道教炼丹术,服用丹砂以求延年益寿。
10. 丹砂:即朱砂,古代道士用以炼制“仙丹”的主要材料,象征养生修道。
以上为【南堂五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诗是苏轼晚年所作,题为《南堂五首》之一,表现了诗人虽处暮年、体弱多病,但仍保持清醒的精神状态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。诗中“眼力嗟犹在”体现其对自身尚存能力的欣慰,“多病颠毛却未华”则流露出对健康状况的坦然接受。后两句写其日常起居:读书写字、炼丹养性,既显文人雅趣,又反映道家养生思想的影响。全诗语言简淡,情感内敛,展现出苏轼晚年超然物外、安于淡泊的心境。
以上为【南堂五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以平实语言勾勒出一位老年文人的日常生活图景。前两句从生理状态入手,“眼力犹在”与“多病”形成对比,既真实又富有张力,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现状的清醒认知。后两句转入精神生活层面,通过“明窗书小字”展现其勤学不辍的文人本色;而“幽室养丹砂”则透露出道家思想对其晚年心态的影响。值得注意的是,炼丹在此未必是迷信行为,更多是一种寄托身心、追求内心安宁的生活方式。整首诗结构紧凑,情景交融,体现了苏轼“平淡中见深味”的艺术风格,也反映了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理性与从容的人生态度。
以上为【南堂五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》评:“东坡晚年诗多清旷自得之致,此篇尤见其安于所遇、不役于物之心。”
2. 清·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三十六引冯舒语:“‘书小字’‘养丹砂’,写出静中趣味,非躁心人所能知。”
3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评曰:“语极质朴,而意极深远。老境如此,可谓无累矣。”
4. 钱钟书《谈艺录》指出:“东坡南堂诸作,皆寓庄于谐,托兴于物,此首尤以简淡胜。”
5. 王水照《苏轼选集》认为:“此诗看似寻常叙事,实则蕴含士大夫修身养性之道,体现儒道融合之精神境界。”
以上为【南堂五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