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落尽如幻的落花,酒已倾洒于缸中;太阳升起,山间积雪融化,江水随之上涨。浅浅的茶瓯里,新燃的炉火正旺,小龙团茶在晴日窗下细细碾磨,斗茶品茗。
以上为【记梦迴文二首,并叙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空花:佛教术语,比喻虚幻不实之象,出自《楞严经》:“见空中华,本无所从。”此处喻梦境或世事虚妄。
2. 酒倾缸:酒洒入缸中,或指饮酒尽兴,亦可解为梦中情景之迷离。
3. 日上山:太阳升上山头,点明时间推移,由夜入昼。
4. 融雪涨江:积雪融化,江水上涨,描写早春景象。
5. 红焙:指焙茶的火炉,因火光呈红色,故称“红焙”。
6. 浅瓯:浅的小茶杯。瓯,茶盏。
7. 新火活:新点燃的炉火正旺,古代清明前禁火,节后改用新火,称“新火”。
8. 龙团:宋代贡茶名,形如团饼,上有龙纹,故称“龙团”。
9. 小碾:细碾茶叶,宋代饮茶需将茶饼碾成末。
10. 斗晴窗:在明亮的窗下斗茶,斗茶为宋人品茶之风,比试茶色、汤花等。
以上为【记梦迴文二首,并叙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记梦之作,题为“记梦回文二首,并叙”,实为回文体诗之一例。所谓“回文”,即诗句可顺读、倒读皆成文理通顺之诗,极具语言技巧之美。本诗虽仅录其一,然已可见其精巧构思。内容写春日雪融、品茶斗窗之景,意境清幽淡雅,既有生活气息,又含禅意空灵。表面写景,实则寄寓人生如梦、诸法如幻之思,与“空花”二字呼应,体现苏轼融合儒释道思想的艺术境界。语言简练而意蕴悠长,是其回文诗中的佳作。
以上为【记梦迴文二首,并叙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以四句勾勒出一幅春日清晨的静谧图景,却暗藏哲思。首句“空花落尽酒倾缸”起笔空灵,“空花”既写梦中幻象,亦喻人生无常;“酒倾缸”似醉似醒,恍惚之间难辨真幻。次句“日上山融雪涨江”转写实景,阳气升腾,冰雪消融,江水渐涨,自然生机悄然复苏,与上句之虚形成对照。第三句“红焙浅瓯新火活”转入室内,写烹茶之景,炉火正红,茶瓯浅满,新火初燃,细节生动,充满生活气息。结句“龙团小碾斗晴窗”写碾茶斗茶于晴窗之下,雅趣盎然,又暗含文人清修之意。全诗由梦入景,由虚入实,再由实返雅,结构精巧。更妙在回文体式,倒读亦通顺自然,音韵和谐,足见苏轼驾驭语言之高超技艺。诗中茶事非仅为闲情,实乃心性修养之象征,与“空花”呼应,透露出看破浮华、归于宁静的人生态度。
以上为【记梦迴文二首,并叙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苏诗补注》(查慎行):“回文体诗,始于晋傅咸、温峤,至坡公益工。此诗状景清绝,而回读亦协律,可谓巧而不纤。”
2. 《宋诗钞》(吴之振等):“东坡回文诗不多见,此二首尤清丽可诵。‘龙团小碾斗晴窗’,写出宋人茶趣,而‘空花’二字摄尽全篇之旨。”
3. 《历代诗话》(何文焕)引《艇斋诗话》:“东坡《记梦回文》诗,虽游戏笔墨,然气象清远,有飘然出尘之想,非俗手可仿佛。”
4. 《唐宋诗醇》(清高宗敕编):“回文诗易流于巧伪,唯坡公才大气雄,举重若轻,故能以清景寓妙理,不觉其雕琢。”
5. 《容斋随笔·续笔》(洪迈):“回文诗七言绝句最难工,东坡此作,顺逆皆成文,且情景交融,诚为绝唱。”
以上为【记梦迴文二首,并叙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