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西郊的黄土深厚,淹没了车轮,我满面风尘,却笑着面对路人。
已经放还了三万名劳役之人,任凭连绵的春雨洗去残存的春意。
以上为【再次韵答田国博部夫还二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再次韵:指依照他人原诗的韵脚第二次唱和。“再”为第二次,“次韵”即依原诗所用韵字及顺序押韵作诗。
2. 田国博:田瑜,字国博,北宋官员,与苏轼有交往。
3. 部夫:指官府征调的差役、劳工。
4. 西郊黄土没车轮:形容道路泥泞,黄土深厚,车辆难行,反映出行环境恶劣。
5. 满面风埃:满脸风尘,指长途跋涉后的疲惫形象。
6. 笑路人:表面是笑他人,实则自嘲中带有超然态度,表现苏轼乐观旷达的性格。
7. 已放役夫三万指:指已下令释放三万名劳役人员。“指”代指人,古时以“千指”“万指”称人数众多。
8. 从教:任凭、听任。
9. 积雨:连续不断的春雨。
10. 洗残春:雨水冲刷着将尽的春光,既写实景,也暗含时光流逝、春事将阑的感伤。
以上为【再次韵答田国博部夫还二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诗是苏轼“再次韵答田国博部夫”的两首之一,表现了诗人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与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。诗中前两句写旅途艰辛与自我调侃,后两句转而抒发政事之怀——释放大量役夫,体现仁政理念。全诗语言质朴自然,情感真挚,在自嘲中见胸襟,在简淡中寓深情,充分展现了苏轼融个人境遇与社会关怀于一体的诗歌风格。
以上为【再次韵答田国博部夫还二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结构上由外而内、由景入情。首句“西郊黄土没车轮”以具象画面开篇,突出旅途之艰;次句“满面风埃笑路人”笔锋一转,不诉苦反言笑,凸显苏轼惯有的幽默与旷达。后两句陡然提升境界,从个人行旅转向社会治理——“已放役夫三万指”,数字夸张而富有气势,展现其施行仁政的欣慰之情。结句“从教积雨洗残春”意境悠远,既有对自然景象的描写,又隐含人事更替、时节流转的哲思。春虽将尽,然人心向善,政通人和,亦如春雨润物。全诗在平实语言中蕴含深意,体现了苏轼“于平淡处见精神”的艺术功力。
以上为【再次韵答田国博部夫还二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苏轼诗集》(中华书局版)引清人查慎行评:“语极质朴,而寓意深远,所谓‘无意为文’者。”
2. 《宋诗钞》称:“东坡和韵之作,每能翻出新意,不落窠臼,此诗尤见其仁心流露。”
3. 《历代诗话》引纪昀语:“前二句写景叙事,后二句言志抒怀,转折自然,气格浑成。”
4. 《苏诗补注》(冯应榴撰)云:“‘三万指’虽或夸饰,然可见其恤民之诚,非虚语也。”
以上为【再次韵答田国博部夫还二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