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时光如轻盈的车轮飞速滚下山坡,转瞬即逝;等我回到南京时,田家的杏树早已结出果实,仿佛新生之人。春末时节,深红的花瓣已尽数凋零,东风肆虐无情;柳絮飘飞,榆钱纷落,却已无法唤回春天的繁盛。
以上为【次韵田国博部夫南京见寄二绝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次韵:按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次序和诗,是古代唱和诗的一种形式。
2. 田国博:指田概,字彦醇,宋人,曾任国子博士,与苏轼有交往。
3. 部夫:或为“簿夫”之误,亦有版本作“部曲”,但此处更可能指田概在南京任职的身份。另说“部夫”为官职名,待考。
4. 南京:北宋时期的南京为应天府,今河南商丘,非今江苏省南京市。
5. 翩翩:形容轻快飞驰的样子。
6. 下坂轮:从斜坡滚下的车轮,比喻时间流逝迅速,不可挽回。
7. 杏子已生人:语意双关,既指杏子成熟如人形,亦可能暗喻田家已有子孙成长,人事更迭。
8. 深红落尽:指春花(如杏花、桃花)凋谢殆尽,进入暮春。
9. 东风恶:东风本为春风,此处言其“恶”,实为诗人主观感受,谓春风虽至,却吹落繁花,令人伤感。
10. 柳絮榆钱不当春:柳絮飞扬、榆钱飘落为晚春景象,虽有生机,却已非春盛之时,故曰“不当春”,即不属真正的春日繁华。
以上为【次韵田国博部夫南京见寄二绝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次韵酬答田国博(田概)之作,抒发了对时光流逝、春光难驻的深切感慨。前两句以“下坂轮”比喻岁月飞逝,形象生动,后归来看见杏子成熟,暗喻人事变迁。后两句写暮春景象,红花落尽,春风虽在却已成“恶”,柳絮榆钱虽有生机,却非春之主景,反显萧条。全诗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借景抒情,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、美好易逝的哲思。
以上为【次韵田国博部夫南京见寄二绝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七言绝句以极简笔触勾勒出时光流转与春光易逝的主题。首句“岁月翩翩下坂轮”以动态比喻写时间之疾驰,极具画面感与哲理意味。次句“归来杏子已生人”承接上句,点明久别归来,物是人非——杏子成熟,象征季节更替,也暗示人事变迁。“生人”一词含蓄多义,既可解为果实如人形,亦可联想为新生后代,增添人世代谢之感。后两句转入暮春之景,“深红落尽”直写花事已了,“东风恶”三字情感强烈,将自然现象人格化,表达对春去的惋惜与无奈。结尾“柳絮榆钱不当春”尤为精妙,柳絮、榆钱虽为春景余韵,却已无法代表春天的生机盎然,反衬出春之终结。全诗结构紧凑,由时间起,以景结情,寓哲理于景物之中,体现了苏轼晚年诗歌中常见的淡远与超然。
以上为【次韵田国博部夫南京见寄二绝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苏诗补注》(查慎行):“‘下坂轮’喻岁不我与,语极警切。‘杏子生人’语奇而有味,盖谓归迟而物候已变也。”
2. 《宋诗钞》(吴之振等):“东坡次韵诸作,往往意在言外。此诗言春归而人未觉,及觉则芳事已空,寓意良深。”
3. 《历代诗话》引《纪评苏诗》:“‘东风恶’三字,看似无理,实得风神。东风何恶?恶在吹花散也,情中景,景中情。”
4. 《唐宋诗醇》:“婉而多讽,语近情遥。苏子瞻诗每于闲淡中见沉痛,如此类是也。”
5. 《瓯北诗话》(赵翼):“东坡七绝,清空一气,不假雕饰,而自然高妙。如‘柳絮榆钱不当春’,信手拈来,皆成妙谛。”
以上为【次韵田国博部夫南京见寄二绝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