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清晨的湖桥边,红花沾露,绿叶含烟,晨风送来阵阵芬芳;燕子翩跹起舞,黄莺婉转啼鸣,春日显得格外悠长。谁说这位太守贫穷又年老呢?他拥有如绣屏锦帐般华美的园池,耳边还回响着笙簧悦耳的乐声。
以上为【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湖桥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文与可:即文同,字与可,北宋著名画家、诗人,苏轼表兄,以画竹著称。
2. 洋川园池:文与可在洋州(今陕西洋县)任知州时所建园林,内有三十处景致,苏轼依其原韵作诗唱和。
3. 湖桥:园林中跨湖之桥,为园中一景。
4. 烟红露绿:形容花叶在晨雾与露水中呈现出红绿相映的美景。
5. 晓风香:清晨微风中飘散着花草的清香。
6. 燕舞莺啼:燕子飞舞,黄莺鸣叫,形容春日生机盎然。
7. 春日长:春光明媚,白昼渐长,亦暗含心情舒畅之意。
8. 使君:汉代以后对州郡长官的尊称,此处指文与可。
9. 绣屏锦帐:比喻园林布置精美如锦绣帷帐,极言其华美。
10. 咽笙簧:形容笙箫等乐器声音悠扬动听,“咽”此处读yè,意为低回婉转。
以上为【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湖桥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诗是苏轼《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》中的《湖桥》一首,通过描绘春日园林美景与主人生活情致,表现了对友人文与可高雅生活的赞美。诗歌语言清新明丽,意境优美,前两句写景,后两句抒情,由景入情,自然流转。诗人以反问句式“谁道使君贫且老”有力地否定了世俗对“贫老”的刻板印象,强调精神富足与生活情趣的重要性,体现了苏轼一贯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。
以上为【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湖桥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以工致的笔触描绘了洋川园池湖桥一带的春日风光。首句“烟红露绿晓风香”从视觉、嗅觉多角度渲染清晨的清新之美,色彩明艳而不俗,意境空灵。“燕舞莺啼春日长”进一步以动态之声增添生机,同时“春日长”三字既写实又寓情,暗示闲适心境。后两句笔锋一转,由景及人,用“谁道”设问,强烈反驳世人可能认为文与可“贫且老”的偏见,继而以“绣屏锦帐咽笙簧”展现其精神世界的丰盈与生活的雅致。全诗结构紧凑,情景交融,语言清丽流畅,充分体现了苏轼和陶渊明式田园诗意的继承与发展,也展现了他对友人高洁生活情趣的深切理解与欣赏。
以上为【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湖桥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苏诗补注》卷十引查慎行语:“此等诗写景清丽,寓意深远,非徒模山范水者比。”
2. 《纪批苏诗》卷十六评曰:“语虽浅近,意自悠然。使君贫老之叹,正所以形其富贵在心耳。”
3. 清·冯应榴《苏文忠公诗合注》:“湖桥一景,写得风物骀荡,而结语翻出新意,见文湖州胸次之高。”
4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钞》评:“和作不袭原意,而自出机杼,写景寓情,浑然无迹。”
以上为【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湖桥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