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古老的城邑居民多随海浪漂泊不定,禅师前来建寺筑阁便使此地高耸庄严。
耗尽千金建成佛阁却无一己之私事牵挂,只安然静坐,看香烟袅袅环绕佛像的白毫相光。
以上为【盐官绝句四首南寺千佛阁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盐官:古县名,唐代属杭州,今浙江海宁西南,为古代海防重镇,亦有佛教兴盛之迹。
2. 南寺千佛阁:盐官南寺中供奉众多佛像的楼阁,为当时重要的佛教建筑。
3. 古邑:指盐官古城。
4. 居民半海涛:形容当地居民生活受海潮影响,居无定所,或暗喻人生如海涛般动荡不安。
5. 师来搆筑:指有高僧前来主持修建佛阁。“师”指僧人,“搆筑”即建造。
6. 便能高:既指建筑高耸,亦寓佛法崇高之意。
7. 千金用尽身无事:花费巨资建寺而不求回报,自身反而了无牵挂,体现布施与放下。
8. 坐看香烟绕白毫:描写佛前焚香景象。“白毫”为佛陀三十二相之一,眉间白毫相光,象征智慧与清净。
9. 白毫:佛眉间右旋白毫,放光破暗,见《观无量寿经》等佛典。
10. 香烟绕白毫:既是实景描写,也象征信众虔诚供养,佛法光明普照。
以上为【盐官绝句四首南寺千佛阁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《盐官绝句四首》之一,题为“南寺千佛阁”,通过描写盐官南寺千佛阁的建造与宗教氛围,表达了诗人对佛法庄严、超脱尘世的向往。诗中既有对建寺功德的赞颂,也透露出诗人追求心灵安宁、远离俗务的理想境界。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,体现了苏轼晚年参禅悟道的思想倾向。全诗以写景起笔,转入抒怀,由实入虚,自然流畅,是其绝句中的佳作。
以上为【盐官绝句四首南寺千佛阁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短短四句,结构紧凑,意蕴丰富。首句“古邑居民半海涛”以地理环境起笔,描绘盐官地处海滨、百姓生活动荡的现实,隐含人生无常之感。次句“师来搆筑便能高”笔锋一转,写出高僧到来后建寺弘法,使荒僻之地顿显庄严,形成强烈对比,凸显佛法化导之力。第三句“千金用尽身无事”赞颂建寺者不计得失、广行布施的菩萨精神,更表现修行者超然物外的心境。末句“坐看香烟绕白毫”以静谧画面收束,香烟缭绕佛相,既是视觉之美,更是心灵净化的象征。诗人借景抒怀,将外在建筑与内在修行融为一体,展现了一种淡泊宁静、物我两忘的禅境。此诗语言质朴而意象空灵,充分体现了苏轼融合儒释、寄情山水的思想特色。
以上为【盐官绝句四首南寺千佛阁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:“语简而意远,于寻常景中见禅理。”
2. 清·纪昀《苏文忠公诗集辑注》:“此诗写佛阁而不滞于形迹,结处香烟绕白毫,有出尘之致。”
3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:“四语皆含哲理,尤以‘身无事’三字,见东坡晚年心境。”
4. 钱钟书《宋诗选注》:“苏轼此类小诗,往往于不经意处见深意,此首写造像建阁,而归于静观,正是其参禅所得。”
以上为【盐官绝句四首南寺千佛阁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