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跨越商周时代,静观世间兴盛与衰亡,
想以自己的年岁去与灵蛇神龟比寿长。
徒然吞食云母直至山中云母尽,
却始终未见蟠桃结果成熟时光。
以上为【濠州七绝涂山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濠州:宋代州名,治所在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,涂山即位于其境。
2. 涂山:相传为大禹娶妻及会诸侯之地,亦有道教传说色彩,是历史文化与神话交织之山。
3. 跨历商周:意谓时间跨度自夏经商至周,极言历史久远。涂山传说始于夏禹,故可涵盖商周。
4. 齿发:代指人的年岁与形貌,此处引申为生命或寿命。
5. 斗蛇龟:与蛇龟比寿。古代以灵蛇、神龟为长寿象征,《庄子·秋水》有“吾闻楚有神龟,死已三千岁矣”。
6. 空餐云母:白白地服用云母。云母为道家炼丹服食之物,认为久服可轻身延年、成仙。
7. 连山尽:指采食云母直到山中资源耗尽,极言修仙之执着与徒劳。
8. 不见蟠桃著子时:从未见到蟠桃结出果实的时候。蟠桃为传说中西王母园中仙果,三千年一熟,食之可长生。
9. 本诗为《濠州七绝》中的一首,组诗多借古地抒怀,风格含蓄深沉。
10. 苏轼晚年屡遭贬谪,思想趋于旷达,但亦常流露对生命有限、功业虚幻的感叹,此诗即其例。
以上为【濠州七绝涂山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《濠州七绝》组诗之一,题为《涂山》,借涂山这一历史地理意象,抒发对历史变迁、人生短暂与求仙无果的深沉感慨。诗人以“跨历商周”起笔,视野宏阔,将个体生命置于漫长历史之中,凸显人事渺小。后两句转而写求仙之事,用“云母”“蟠桃”等道教长生象征,反衬出修炼无成、岁月空耗的无奈。全诗语言简练,意境苍凉,体现了苏轼晚年对生命、历史与超脱的哲思,在豪放之外更见沉郁。
以上为【濠州七绝涂山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以历史与仙道两个维度展开,前两句立足时间之纵轴,以“跨历商周”展现诗人对历史盛衰的冷眼旁观。“欲将齿发斗蛇龟”一句尤为奇崛,将凡人短暂的生命与传说中长寿的灵物相较,既显豪气,又透出悲凉——明知不可为而为之,正是人类对抗死亡的永恒挣扎。后两句转入道教求仙的意象,“空餐云母”与“不见蟠桃”,形成强烈的对比与讽刺:修行者耗尽心力,终无所获。云母食尽而山为空,蟠桃不实而寿难延,修仙之梦终究破灭。全诗四句皆用否定与落空之意,结构紧凑,情感层层递进。语言看似平淡,实则蕴含巨大张力,展现了苏轼在理性与幻想、执著与超脱之间的深刻矛盾。此诗不仅是咏古,更是自叹,折射出诗人晚年对人生归宿的终极思考。
以上为【濠州七绝涂山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纪批苏诗》卷三十:“语虽浅近,意实深远。以仙家事作结,寓慨无穷。”
2. 清·查慎行《补注东坡编年诗》:“‘空餐云母’‘不见蟠桃’,言修真无验,光阴虚度,盖自伤迁谪之久而年事已高也。”
3. 清·冯应榴《苏文忠公诗合注》:“此诗托意高远,借涂山遗迹以抒迟暮之感,非徒咏古也。”
4. 近人陈迩冬《苏轼诗选》:“以历史之久与生命之短相对照,复以求仙之妄作结,沉痛中见旷达。”
5. 王文诰《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》:“七绝中最耐人寻味者,此等是也。不言哀而哀自见,不言老而老可知。”
以上为【濠州七绝涂山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