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天上的仙界充满官府气息,飞升成仙又有什么好处呢?
卢敖最终仍在这山中停留,即便相遇,也彼此相逢而不相识。
以上为【卢山五咏卢敖洞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卢山:即庐山,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,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名山。
2. 卢敖洞:相传为秦代博士卢敖修道成仙之处。卢敖,秦始皇时方士,曾奉命寻仙药。
3. 五咏:指苏轼在庐山所作的五首咏景怀古诗,《卢敖洞》是其中之一。
4. 上界:指天界、仙界,古人认为神仙居于天上。
5. 足官府:充满了官僚机构,比喻仙界也不清净,仍有等级和束缚。
6. 飞升:道教术语,指修炼成仙后升入天界。
7. 何益:有什么好处。
8. 还在此山中:据传卢敖并未真正飞升,而是隐于庐山之中。
9. 相逢不相识:即使重逢也无法相认,暗含人生无常、境界不同则彼此隔阂之意。
10. 苏轼(1037–1101):北宋文学家、政治家、书画家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其诗文融合儒释道思想,风格豪放旷达。
以上为【卢山五咏卢敖洞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诗是苏轼游览庐山时所作《卢山五咏》组诗中的《卢敖洞》一首。诗人借古代传说人物卢敖的典故,表达了对神仙世界和世俗官场双重的疏离与反思。表面上写的是卢敖求仙的故事,实则寄托了诗人对仕途烦扰、人生虚幻的感慨。诗中“上界足官府”一句尤为深刻,将人们向往的仙境描绘为同样充斥着官僚体制的地方,从而消解了飞升的神圣性;而“还在此山中,相逢不相识”则蕴含禅意,暗示真正的超脱不在外在飞升,而在内心的觉悟与放下。全诗语言简练,寓意深远,体现了苏轼融道入诗、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。
以上为【卢山五咏卢敖洞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虽短,却意蕴丰厚。首句“上界足官府”语出惊人,颠覆了传统神仙世界的理想化形象。在道教文化中,“飞升”是修行者的终极目标,但苏轼却指出,即便是仙界也如人间官场般充满束缚与繁文缛节,那么飞升又有何意义?这种批判不仅针对宗教幻想,更影射现实中的仕途羁绊——无论是在朝为官,还是幻想逃离尘世,都难逃体制之累。第二联转而描写卢敖的归宿:“还在此山中”,说明他并未真正超脱,仍在人间徘徊。末句“相逢不相识”极富哲理,既可理解为凡人不识真人,也可解读为即使曾经相识,在不同的境界面前也无法沟通。整首诗以冷峻笔调揭示了超越的艰难与虚妄,展现了苏轼晚年历经贬谪后对人生、仕途、信仰的深刻省思。其语言朴素而锋利,构思巧妙,属典型的“理趣诗”。
以上为【卢山五咏卢敖洞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评:“此诗借古讽今,以卢敖之事寓仕隐之思,语简而意深。”
2. 清·纪昀《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》评:“‘上界足官府’七字,破尽神仙妄念,真醒世之语。”
3. 近人陈寅恪在《元白诗笺证稿》中提及:“东坡此类小诗,往往于不经意处见大智慧,此篇即其一例。”
4. 当代学者王水照《苏轼选集》评:“此诗以戏谑之语发沉痛之思,将道教理想解构,反映出苏轼对精神自由的深层追求。”
以上为【卢山五咏卢敖洞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