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关右地区的黄酥色泽如酒般醇黄,扬州的美酒却细腻如酥。我正想向仙人元放寻一根拄杖以助游兴,忽然间美酒“曲生”已悄然来到身边相伴。面对飞雪,虽身处温暖饱食之中,却仍感不堪其困顿;隔船传来的歌舞喧哗声,想必他人早已心生厌倦。明日大雪将堆积达三尺之深,且让我高卧安眠,床头仍留一壶暖酒相伴。
以上为【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二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泗州:古州名,治所在今江苏盱眙县西北,地处淮河沿岸,为南北交通要冲。
2. 除夜:除夕之夜,农历年最后一天的夜晚。
3. 黄师是:苏轼友人,生平不详,“师是”为其字或号。
4. 关右:即关西,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,泛指今陕西一带。
5. 土酥:可能指乳酪类食品,亦或地方特产酥油、酥饼之类。此处形容其色黄如酒。
6. 扬州云液:指扬州所产的美酒。“云液”为酒之美称,形容其清冽如云雾之精华。
7. 元放:葛元放,即葛洪之祖葛玄,道教传说中的神仙人物,常被用作求道访仙的象征。此处借指隐逸高人。
8. 拄杖:拐杖,亦象征游山访道之具,暗含超脱尘世之意。
9. 曲生:酒的拟人化称呼。唐代传奇《开天传信记》载道士叶法善有“曲秀才”故事,后世遂以“曲生”“曲秀才”代称酒。
10. 积玉:比喻积雪。古人常以“玉”喻雪,如“玉龙”“玉尘”等。
以上为【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二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作于苏轼贬谪期间的一个除夕夜,题中“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”点明时间、地点与事件:在大雪纷飞的除夕之夜,友人黄师是送来酥酒,引发诗人感怀。全诗融写景、叙事、抒情于一体,既有对物产风物的描写,又寄寓身世飘零之感与超然自适之情。诗人巧妙运用拟人(如“曲生”)、对比(关右酥与扬州酒)、虚实结合等手法,表现了在困顿环境中仍不失旷达的生活态度。尾联“高枕床头尚一壶”,以酒为伴,独守清寒,透露出孤寂中的自得与坚韧。
以上为【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二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七律以“雪夜赠酒”为切入点,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特有的精神风貌。首联以“关右土酥”与“扬州云液”起句,看似写地方风物,实则通过“黄似酒”与“却如酥”的互文对照,暗示物质世界的交错与感官的错位,也暗含人生滋味的复杂。颔联巧用典故,“觅拄杖”表达欲离尘世、追寻高远之意,而“曲生来坐隅”则笔锋一转,现实中的酒香扑鼻,带来慰藉——理想未至,美酒先临,颇具幽默与哲思。颈联转入环境描写,“对雪不堪令饱暖”一句极富张力:外有风雪,内有温饱,本应安适,却言“不堪”,实乃内心郁结难舒之写照;“隔船歌呼”更反衬诗人独处静思之境,喧嚣愈显孤寂。尾联宕开一笔,想象明日雪深三尺,诗人却安然高卧,床头置酒,画面宁静而深远,体现其随遇而安、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。全诗语言质朴而意蕴丰厚,情感由抑转扬,结构严谨,堪称东坡晚年诗风之典范。
以上为【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二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:“此诗清冷中有温润气,非真得酒中三昧者不能道。”
2. 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十六引冯舒语:“‘曲生’对‘元放’,巧而不佻,东坡善用幻象写实情。”
3. 查慎行《补注东坡编年诗》卷二十七:“除夜雪中,人皆趋热避寒,公独对酒思仙,胸次洒落可知。”
4. 清代汪师韩《苏诗选评笺释》:“‘高枕床头尚一壶’,语淡而味永,在寂寞中见豪情。”
5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:“东坡晚年诗,多于寻常景中写出奇趣。此诗以酒破寒,以雪衬静,意境双清。”
以上为【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二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