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拄着竹杖,穿着草鞋,随意前行,走下高台俯瞰官道,得以看清人间百态。
天已寒冷,豆类和谷物还留在田亩之中未收尽;日暮时分,牛羊自行归圈入城。
我独自买酒,愿像陶渊明那样沉醉不醒;题诗之际,又有谁能如皎然和尚那般清雅脱俗?
再去寻访住在陋巷中的颜长道这位夫子,请他阐述精微之言,延续今日这清谈妙语的余韵。
以上为【与舒教授、张山人、参寥师同游戏马臺,书西轩壁,兼简颜长道二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游戏马臺:指游览徐州戏马台,项羽所筑,为历代文人登临赋诗之所。
2. 书西轩壁:题诗于西轩墙壁上,表明此诗为即兴题壁之作。
3. 简颜长道:写信或寄诗给颜长道,“简”为书信之意,此处指附诗以达问候。
4. 竹杖芒鞋:指简朴的行装,象征隐逸、洒脱的生活态度,亦见于苏轼《定风波》“竹杖芒鞋轻胜马”。
5. 取次行:随意行走,从容不迫的样子。
6. 官道:通往城市的道路,象征世俗社会。
7. 菽粟:豆类和谷物,泛指粮食作物。栖亩:留在田中未收割,反映农事将毕或百姓困苦。
8. 牛羊自入城:化用《诗经·王风·君子于役》“日之夕矣,羊牛下来”,表现安宁的乡村暮景。
9. 沽酒陶令:指效法陶渊明饮酒自适,陶令即陶潜,曾任彭泽令,故称。
10. 皎公:指唐代诗僧皎然,以清雅诗风著称,此处喻参寥师或理想中的高僧诗人。
11. 陋巷颜夫子:借用《论语》“贤哉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”典故,指安贫乐道的颜回,此处喻颜长道。
12. 微言:精微之言,深奥的哲理,常用于儒家经典或佛道玄理的表述。
13. 继此声:延续这种清雅高远的声音,指思想或诗文的传承。
以上为【与舒教授、张山人、参寥师同游戏马臺,书西轩壁,兼简颜长道二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与友人舒教授、张山人、参寥师同游徐州戏马台时所作,兼寄友人颜长道。全诗融写景、抒情、用典于一体,既展现自然与世俗生活图景,又抒发超然出世的情怀,并表达对清高之士的敬慕。前四句写登临所见,以“天寒”“日暮”点出时节与氛围,描绘田园与城市交接处的宁静画面;后四句转入抒情与议论,借陶渊明、皎然之典自况其志趣,并引颜回式人物颜长道,寄托学术与精神的传承之愿。整首诗语言简淡而意蕴深远,体现苏轼晚年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境界。
以上为【与舒教授、张山人、参寥师同游戏马臺,书西轩壁,兼简颜长道二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结构清晰,前半写景,后半抒情议论,情景交融,层次分明。首联“竹杖芒鞋取次行”开篇即显苏轼一贯的旷达姿态,与“下临官道见人情”形成由个体到社会的视野拓展。“见人情”三字看似平淡,实则蕴含洞察世事的智慧。颔联写田野与城郭之间的暮色图景:“天寒菽粟犹栖亩”暗含对民生艰难的关注,“日暮牛羊自入城”则呈现一种自然有序的和谐,两句对仗工稳,意境悠远。颈联转入自我抒怀,以“陶令醉”写放达,以“皎公清”写高洁,一俗一雅,相映成趣,表现出诗人内心对自由与清净的双重追求。尾联推己及人,由自身情怀转向对颜长道的思念,希望其能“乞取微言”,使精神对话得以延续,体现出苏轼重视思想交流与道德传承的一面。全诗语言质朴而不失典雅,情感真挚而富有哲思,是苏轼晚年融合人生体验与文化理想的代表作之一。
以上为【与舒教授、张山人、参寥师同游戏马臺,书西轩壁,兼简颜长道二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:“此诗情景相生,用典不露痕迹,于闲适中见关怀,于清旷中寓深情,足见坡公晚年笔力之老成。”
2. 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十六引冯舒语:“‘天寒菽粟犹栖亩’,仁人之言也;‘日暮牛羊自入城’,太平之象也。二语似平而实厚。”
3. 查慎行《苏诗补注》:“‘沽酒陶令醉’自写胸襟,‘题诗谁似皎公清’则推重参寥,兼有谦意。结语望颜长道继声,非徒友谊,实求道脉之传也。”
4. 清代汪师韩《苏诗选评笺释》:“通体冲和澹远,不假雕饰,而意味深长。尤以‘见人情’三字括尽登临之旨,非阅历深者不能道。”
5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:“东坡七律,至此益见浑成。前四语写景如画,后四语寄慨遥深,所谓‘言近而旨远’者也。”
以上为【与舒教授、张山人、参寥师同游戏马臺,书西轩壁,兼简颜长道二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